绑定英伟达和AMD,大搞“交叉持股”,Altman要打造“AI财阀”

OpenA近日与英伟达、AMD两大芯片制造商的合作核心都是,以OpenAI巨大的算力需求为筹码,换取芯片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和资金支持。这种“交叉持股”的模式和历史上日本企业的“经连会”模式以及德国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份的模式类似。

通过扩张“交叉持股”网络,OpenAI正将自身与整个AI产业链“深度绑定”。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旗舰投资专栏负责人John Foley撰文称,Sam Altman正在构建的似乎不仅是一家AI公司,更是一个通过相互依赖和持股关系深度绑定的企业帝国。通过将关键供应商转变为利益共同体,OpenAI正将自身的成功与整个AI产业链的命运牢牢锁定在一起。

最新的一步棋,是OpenAI与芯片制造商AMD达成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协议。根据周一披露的交易,这笔合作看起来与OpenAI上月同英伟达达成的交易如出一辙,本质上都是一份长期客户承诺:OpenAI承诺大批量采购高端芯片,而芯片制造商则获得稳定的未来收入保障。

并且,AMD还向OpenAI提供了认股权证,使后者有权获得前者10%的股份。消息一出,AMD的市值在几分钟内飙升超过800亿美元,市场用真金白银对Altman这种“捆绑”战略投出了信任票,也预示着一个以OpenAI为核心的新型“AI财阀”正初现雏形。

通过“芯片联姻”,打造庞大的“AI利益共同体”

文章强调,OpenAI与两大AI芯片竞争对手的结盟,是其帝国版图的关键一环。这两笔交易的核心都是以OpenAI巨大的算力需求为筹码,换取芯片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和资金支持。

与英伟达的合作中,OpenAI通过出售自身股权获得现金流,而英伟达则锁定了其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而在与AMD的合作中,OpenAI获得的条件更为优厚。

交易细节显示,作为对合作的深化,英伟达将随时间推移购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OpenAI股份;而AMD则向OpenAI提供了一份慷慨的认股权证,若满足特定业绩目标,OpenAI有权以仅160万美元的成本,获得AMD公司10%的股份。如果AMD股价能达到600美元,这笔股权价值将高达960亿美元。

市场分析认为,这并不难理解:在AI芯片竞赛中,AMD仍是追赶者。通过深度绑定OpenAI,AMD不仅有望获得高达2000亿美元的芯片销售额(相当于其七年的总收入),更能借此机会向市场证明其新款MI450芯片的强大性能,以吸引更多客户。

文章指出,Altman构建的这张利益网远不止于芯片制造商。实际上,放眼全局,一个精心设计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已经形成。

这张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包括:英伟达不仅是OpenAI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持有数据中心公司CoreWeave的股份,而OpenAI恰好也是CoreWeave的股东之一;微软作为OpenAI的早期投资者,早已深度介入其发展;与此同时,OpenAI与谷歌也保持着复杂的合作关系,它既是谷歌云服务的客户,其模型也通过谷歌云平台提供给其他用户,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

这种犬牙交错的持股和业务关系,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AI利益共同体”。

新瓶旧酒?借鉴日式财阀模式

通过交叉持股来巩固供应链关系,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策略。Altman如今的做法,正是这一模式在AI时代的全新演绎。

据文章介绍,历史上,日本企业以其“经连会”模式闻名,即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形成紧密的交叉持股网络,尽管如今部分企业为释放资本正在松动这种结构。

德国金融机构也曾有类似传统,例如德意志银行一度持有汽车巨头戴姆勒的股份。在美国,美林银行也曾是彭博有限合伙企业的大股东。

虽非正统,但这种模式旨在促进供需双方的非对抗性合作,上世纪90年代,克莱斯勒汽车就曾借鉴日本模式的精神(而非交叉持股),通过与供应商协同,一度成为美国利润率最高的大型车企。

文章分析表示,虽然这种安排有利于供应商和客户以非对抗方式合作,但“双赢”安排在出现问题时可能变成“双输”。随着更多公司依赖OpenAI的增长,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这一重要客户,它们在利润和股价方面的风险敞口也随之增加。

对于Altman而言,这种帝国建设策略颇为精明。确保OpenAI成功正在成为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利益,从而为公司构建了更加稳固的生态系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