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十字路口”

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观认为,美元反弹或难延续,10月上旬第二阶段的美元反弹与美国经济基本面“脱钩”,美国政府“关门”预期将持续至10月底,时长远超历史中位数,或在中下旬重新成为美元贬值的驱动力之一;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和法国总理更替,均为一次性的“事件冲击”,难成为方向性的“规则改变者”。

10月6日以来,美元强势升值,9日盘中一度升至99.6高位,为8月初以来的新高。美元能否打破三季度以来的低位震荡格局、长期贬值预期能否继续演绎?

热点思考:美元的“十字路口”

(一)近期美元反弹的三个阶段和两方面原因

本轮美元反弹的时间起点是9月中旬美联储重启降息之后,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理解:第一阶段,9月17日-25日,在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叠加中性偏鹰的经济预测摘要发布之后,前期较乐观的“降息交易”重新校准,2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同步反弹。

第二阶段,9月26日-10月3日,在美国政府“关门”预期和事实冲击下,美元反弹按下“暂停键”。截至10月3日,美元指数和2年期美债利率小幅下行至97.7和3.58%。

第三阶段,10月6日-9日,由于日本和法国政府内阁重组或动荡,美元被动走强。高市早苗“意外”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由于其经济政策立场带有较浓厚的“安倍经济学”标签,市场开始交易宽松;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在10月6日突然宣布辞职,触发欧元贬值。

(二)美元反弹或难延续的四个解释

9月中旬以来的美元升值仍是长期贬值趋势中的一次反弹。即使不考虑贸易冲突,反弹也将难以延续,主要有以下四个解释:第一,10月上旬第二阶段的美元反弹与美国经济脱钩。然而,劳动力市场降温预期被证伪还需要时间,虽然美国经济依然有韧性。

第二,如果美国政府“关门”延期至10月下旬,时长将远超历史中位数,或在中下旬重新成为美元贬值的驱动力之一。博彩市场预测显示,停摆15天以上的概率达67%。

第三,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和法国总理更替,均为一次性的“事件冲击”,难成为方向性的“规则改变者”,且市场计价较为充分。10月10日,法国总理已“闪电复职”。

第四,中美贸易冲突或成为短期美元反弹新的“阻力源”。与4月“对等关税”冲击相比,本次冲击的力度较弱,但足以对冲本来或已经接近反弹尾声的美元升值动能。

(三)美元长期贬值假说:不同阶段的“规则改变者”

基于历史经验和结构性驱动因素来看,美元或已经开启第四个“大周期”,当前或处于第四个大贬值周期的早期阶段。但历史规律是后验的,并非千篇一律,也非自我实现。换言之,美元持续贬值预期的兑现是有条件的——既可以是升值条件的逆转,也可以是新的贬值条件的出现。

长期弱美元仍是基准假设,但美元指数突破并稳定在95(或90)以下,需要新的“规则改变者”:1)美国政府紧财政或经济实质性衰退预期升温;2)非美经济体超预期宽财政,或者财政赤字超预期加剧债务风险;3)非美经济体超预期紧货币(主要是日本);短期均非基准假设。

中期仍需关注美元“并不弱”背后多空力量的交织和美元反弹风险。当下,美国经济“软着陆”背景之下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落地,或难改变美元均势。中期,如果美国劳动力市场企稳、市场进入“复苏交易”区间,且关税的通胀效应超预期,美元和美债利率的反弹将更加持续。

报告正文

10月6日以来,美元强势升值,9日盘中一度升至99.6高位,为8月初以来的新高。美元能否打破三季度以来的低位震荡格局、长期贬值预期能否继续演绎?

(一)近期美元反弹的三个阶段两方面原因

本轮美元反弹的时间起点是9月中旬美联储重启降息之后,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和内外两大因素来理解:

第一阶段,9月17日-9月25日,在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叠加中性偏鹰的经济预测摘要(相对市场预期而言)发布之后,前期较乐观的“降息交易”重新校准,2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同步反弹,美元指数对成分货币同步升值。尽管美联储在9月17日如期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并暗示年内可能再降息50个基点,但随后市场情绪迅速反转。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国经济的韧性,特别是第二季度GDP增速被上修至3.8%以及初请失业金人数回落等数据,削弱了对快速、大幅降息的必要性,导致前期盛行的“降息交易”平仓,部分交易员甚至将对2025年剩余时间的降息预期从50个基点下调至仅25个基点。随着降息预期降温,美债收益率回升,美元指数从决议后的低位开启反弹。但反弹的势能并不强。区间内,美元指数从96.6(9月16日)反弹至98.6,升值2.1%。2年美债利率从3.51%(9月16日)反弹至3.64%,回升13bp。

第二阶段,9月26日-10月3日,在美国政府“关门”预期和事实冲击下,反弹按下“暂停键”,美元、美债利率同步下行,美元对一揽子货币同步贬值。截止到10月3日,美元指数和2年期美债利率小幅下行至97.7和3.58%(2日低点为3.55%)。

第三阶段,10月6日-10月9日(4日、5日周末休市),由于日本和法国政府内阁重组或动荡,美元被动走强。日本方面,高市早苗“意外”当选自民党总裁,市场预期她将担任下一任日本首相。由于其经济政策立场带有较浓厚的“安倍经济学”标签,市场交易宽货币、宽财政预期,日元弱、日股强、日债弱(高杠杆、高利率和高通胀);法国方面,总理勒科尔尼在10月6日突然宣布辞职,再次引发法国当局的执政能力危机,法德利差扩大,反映出市场对其财政纪律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引发欧元兑美元大幅贬值。本阶段,由于是外因驱动,美元和美债并不同步,美元脉冲式升值到99.6高位(盘中,收盘99.5),2年期美债利率基本横盘。

(二)短期美元反弹或难延续的四个解释

10月10日,在特朗普宣称对华加征100%关税的冲击之下,美元再度转弱。美元反弹是否就此终结?我们的基准假设是:9月中旬以来的美元升值仍是长期贬值趋势中的一次反弹(如同7月快速反弹并突破100)。即使不考虑贸易冲突,反弹也将难以延续,主要有以下四个解释:

第一,10月上旬第二阶段的美元反弹与美国经济基本面“脱钩”。然而,劳动力市场降温预期被证伪还需要时间,虽然美国经济依然有韧性。美国政府“关门”期间,非农等多项关键数据推迟发布,PMI、ADP等数据并未指示经济显著降温。所以,美元、美债和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并不同步。虽然美国经济有韧性,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美国三季度GDP增速或高达3.77%,但就业转弱才是美联储降息鞠策的“主要矛盾”——证伪还需时间。

第二,美国政府“关门”预期将持续至10月底,时长远超历史中位数,或在中下旬重新成为美元贬值的驱动力之一。截至10月6日,众议院已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投票,但参议院多次投票均未能达到60票。10月3日最新投票结果为54票反对,44票赞成。Polymarket博彩市场预测显示,停摆15天以上的概率达67%,可作为市场主流预期;政治压力层面,10月15日是美国现役军人发薪日,届时若仍停摆,或将放大政治与舆论压力。政府“重启”需两党达成妥协,临时拨款“对价”交换《平价医疗法案》保费税收抵免临时延长的可能性较高。

第三,高市早苗“意外”当选自民党总裁和法国总理更替,均为一次性的“事件冲击”,难成为方向性的“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且市场计价较为充分。况且,高市早苗重组内阁及与其他党派联合执政的前景仍然模糊,“双宽松”政策的落地难度较大:一是来自于高杠杆、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二是来自于自民党内部或其他党派的分歧,比如“麻生派”的财政政策更加审慎、也支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公明党于10月10日意外宣布退出与自民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导致自民党在国会的席位小于半数,直接动摇了高市当选的根基,原定于10月中旬的首相推选可能推迟到20日以后;三是来自于选民对高通胀的厌恶。此外,法国政局动荡自年初持续至今,是欧元持续升值、美元持续贬值的“阻力”,但较难成为改变方向的“动力”。10月10日,马克龙宣布再次任命勒科尔尼为总理,并委托其再次组建新政府。

第四,中美贸易冲突可能的反复,或成为短期美元反弹新的阻力来源,甚至可能成为终结美元反弹的力量。与4月“对等关税”冲击相比,本次冲击的力度较弱,但足以对冲本来或已经接近反弹尾声的美元升值动能。

综合考虑内外因素,我们倾向于认为,美元反弹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其对新兴市场权益市场流动性的负面扰动也将随之缓解。但需要强调的是:第一,美元超预期转弱也是一个潜在风险点。如果本轮中美贸易冲突的持续性和强度超预期,或美国政府“关门”的持续时间超预期,均将导致美元走弱,但会压制风险偏好;第二,如果美国劳动力市场企稳(如新增就业或失业率企稳)、市场重回“复苏交易”区间,且关税的通胀效应超预期,美元和美债利率的反弹将更加持续。

当前市场定价至2026年底美联储降息4-5次(今年2次,明年2-3次),相较美联储9月点阵图的指引依然有一定的“前置”(今年剩余2次,2026年降息1次)。我们建议以2-4次为基准假设(今年1-2次,明年1-2次)。极端假设下,假设明年降息0次,对应美元指数102左右(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叠加)。

(三)美元长期贬值假说:不同阶段的“规则改变者”

下半年以来,美元的多空力量形成了均势,导致美元持续位于96-100区间震荡(多数时间处于97-99区间窄幅震荡)。“十字路口”处的美元,下一步向何处去?

基于历史经验、边际变化和结构性驱动因素来看,美元或已经开启第四个“大周期”,当前或处于第四个大贬值周期的早期阶段。但历史规律是后验的,并非千篇一律,也非自我实现,美元大周期顶部的确立也可能像磨底一样曲折(如90年代上半叶或2008-2014年)。换言之,美元持续贬值预期的兑现是有条件的——既可以是升值条件的逆转,也可以是新的贬值条件的出现。

经验上看,无论是大贬值周期还是大升值周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元大贬值周期可能由多个小贬值阶段构成、且期间(一年内)可能还包含多个升值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反弹阶段——在以往三个大贬值周期中,美元反弹10个百分点以上的时段分别有2个、4个和3个。类似地,美元大升值周期也可能由数个小升值阶段构成、且期间可能包含多个贬值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回撤阶段,例如,在2011-2024年大升值周期中,美元回撤幅度超过(或约等于)10%的时段共有3个。

我们建议:短期,淡化“去美元化”叙事、关注“并不弱”的美元背后多空力量的交织和美元反弹风险;长期,弱美元仍是基准假设,但美元指数突破并稳定在95以下,或者突破90并稳定在90以下,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规则改变者”:1)美国政府紧财政或经济实质性衰退预期升温(如M7资本开支周期下行引发AI泡沫破裂或private credit风险暴露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担忧等);2)非美经济体超预期宽财政(主要是中国和德国,或欧盟财政一体化等),或者财政赤字超预期加剧债务风险;3)非美经济体超预期紧货币(主要是日本);当下,仅依靠美国经济“软着陆”背景之下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落地,或难改变美元均势、推送美元实质性突破近期震荡区间。上述不同“规则改变者”会否出现、以及如何叠加,是美元大贬值周期如何演绎的关键。当然,美元重回强势的“规则改变者”也不容忽视,当前主要是美国AI领先优势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

本文作者:申万宏观赵伟团队,原文来源:申万宏源宏观,原文标题:《热点思考 | 美元的“十字路口”——“流动性笔记”系列之五(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