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出口同比增长8.3%,依然维持在高位。其中包含着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贡献,环比的2.1%基本持平季节性,过去5年、过去20年9月的环比季节性均值分别为2.2%、2.1%。出口的韧性表现和高频数据吻合,9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较高,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亦环比上行。
在前期报告《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数量篇》中,我们指出9月高频数据的积极线索是集装箱吞吐量依旧高增。9月1日-9月28日,国内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均值同比7.3%(8月同比6.2%),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均值同比7.4%(8月同比5.8%)。
在前期报告《9月PMI的7个信号》中,我们指出: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8,高于前值的47.2。从PMI来看,目前经济的信号之二是出口景气度没有变化。
这样三季度出口同比为6.6%,符合预期。在前期报告《出口增速为何延续韧性》中,我们指出即便三季度环比为季节性低点的1.0%,则三季度同比依然有5.98%。四季度变为高基数,在最新数据下简单测算,假如四季度环比为过去四年环比季节性均值的1.9%,则四季度出口同比为3.6%,2025年全年同比为5.5%。
2025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出口同比分别为5.6%、6.2%、6.6%,逐步有所上行。
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累计同比为6.1%。
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出口与全球出口:2000-2011年属于全球化加速阶段的“双高”,中国出口平均增速更是要高于全球1倍。2012-2019年属于“双低”,其中2016-2018年中国出口增速慢于全球。2020-2023年属特定贸易环境下的高波动,其中前两年海外供应能力较差,中国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后两年略慢于整体。2024-2025年是新的阶段,整体增速偏高。其中2024年中国出口增速要快于全球1倍以上。我们理解一是欧美“财政扩张+货币降息”支撑增量需求;二是关税风险导致微观上加快备货和“抢出口”;三是新产业相关产品全球需求增长较快,中国制造优势明显,汽车、船舶、锂电池、集成电路等形成新带动;四是东南亚等新兴制造业基地的上游产业链需求依旧来自中国。非洲部分国家度过了起步阶段,需求上升。
2000-2011年的12年中,中国出口有10年、全球出口有9年同比增速达双位数,这一阶段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均值为21.8%,全球出口同比增速均值为11.0%。
2012-2019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均为个位数,平均值为3.7%;全球出口增速波动较大,平均值为0.7%。其中2016-2018年中国出口增速慢于全球。
2020-2023年出口波动较大。2020年全球出口同比-7.2%,中国出口同比3.6%;2021年全球出口同比26.3%,中国出口同比29.6%;2022年全球出口同比11.7%,中国出口同比5.6%;2023年全球出口同比-4.1%,中国出口同比-4.7%。
2024年全球出口同比2.3%,中国出口同比5.8%。
关于中国对东盟、非洲出口的超额增速,从9月出口的国别结构来看,对美出口增速依然在-27%左右的同比负增长;对欧盟、东盟、拉美、非洲增速却均在双位数增速,对非洲出口同比达56.4%。今年前9个月对东盟、非洲出口的累计同比分别为14.7%、28.3%,合并占比已为中国出口的23.4%,高于2018年底时的18.1%。
在前期报告《8月出口与目前经济驱动结构》中,我们曾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对非洲出口前8个月累计占比已达5.7%,8月同比为25.9%,是目前出口的结构性亮点之一。其背后存在基本面基础,以处高增长阶段的东非为例,世行预测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等国2025年的GDP增速达4.5-7.0%。对越南出口同比31.0%,是目前出口的结构亮点之二,中国供应链是其工业部门的重要上游。
关于高端产品出口的超额增速,从9月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四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服装、箱包、玩具)合并出口同比-5.8%;电子产品(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合并出口同比-1.0%;家电同比增长-9.7%。稀土出口金额年内同比增长-7.8%,8-9月增速加快,同比分别为34.7%、97.2%,其中包含价格贡献,9月出口数量同比为-4.3%。高增长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通用机械设备同比增长24.9%、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32.7%、汽车同比增长10.9%、船舶同比增长42.7%。锂电池没有更新9月数据,前8个月同比增长为25.8%。
海关总署也指出:随着我国制造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3.75万亿元,增长了11.9%,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成。其中,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25.5%。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农业机械等出口中,自主品牌的占比逐年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分别达到了59.5%和40.2%,较去年同期都有明显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9月进口增速较高,同比增长达7.4%,其中铁矿砂、铜、集成电路增速较快。进口加速可能和政策性金融工具及“两重”项目开工带动有关,是否有连续性值得后续继续观察。如果确认是项目开工带动,则对于四季度投资好转会有一定指向意义。
9月进口同比7.4%,高于前值的1.3%。其中农产品进口同比增长5.8%,高于前值的-3.1%;原油进口同比-7.4%,高于前值的15.1%;成品油进口同比15.5%,高于前值的-27.9%;铁矿砂进口同比13.4%,高于前值的-6.2%;铜进口同比8.3%,高于前值的6.4%;钢材进口同比-4.1%,高于前值的-6.7%;集成电路进口同比14.1%,高于前值的8.4%。
短期内美国逆全球化关税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关税是一个二元变量,若它最终落地,则宏观面主线索会变为逆周期政策升温、内需对冲外需;但若没有出现这一情形,则出口不会太差,出口变量并非宏观面关键。从经济基本面看,主要短板和收缩力量的源头仍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需要跟踪广义财政的进展;从资产定价来看,全球资产预期较为集中(如AI科技、有色),估值偏高和空间不足是主要问题。在最新周报《关于外部关税扰动:三点历史经验》中,我们以2018年以来的“茅指数”和“宁组合”观察,可以看到其历史走势和外部关税关联度不大,资产本身的安全边际是更重要的定价因素。
本文作者:郭磊,来源:郭磊宏观茶座,原标题:《如何认识最新的出口数据和出口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