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单季营收18.95亿元,同比大增1625.08%;归母净利润6.23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已在本季确认此前已公告的,来自百时美施贵宝(BMS)的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不过从现金流来看,目前这笔款项尚未到账。
与此同时,公司在研发投入上依然强劲。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7.34亿元,同比增长89.51%。这表明,合作带来的现金正被高效地再投资于创新,以巩固其技术护城河。
这笔里程碑付款的确认,为市场此前对于百利天恒核心ADC药物iza-bren(BL-B01D1)与BMS之间历史性合作的种种疑问,提供了最明确的答案。
解析2.5亿美元里程碑的含金量
根据协议,百利天恒与BMS的iza-bren合作,潜在总交易额高达84亿美元,其中包括8亿美元的首付款、最高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最高71亿美元的后期里程碑付款。本次收到的2.5亿美元,正是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中的第一笔。
这笔付款触发条件并非时间节点,而是关键临床事件:全球II/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IZABRIGHT-Breast01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这一细节证明,双方合作正按计划高速推进。
从2023年12月签约,到2024年3月收首付款,再到2025年第三季度达成首个临床里程碑,合作节奏紧凑而高效,也反映了BMS对iza-bren的坚定信心。
对于一项授权合作而言,授权方的价值实现高度依赖于被授权方的开发意愿和执行效率。
BMS通过启动一项耗资巨大的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来触发此次付款,这本身就是对iza-bren巨大潜力的一次公开背书。这一行动极大地降低了整个合作的未来不确定性,并显著提升了市场对于后续更大金额里程碑付款实现的预期。
Iza-bren的临床统治力与深厚产品梯队
2.5亿美元的背后,是科学实力的体现。
iza-bren的价值,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会议以重磅口头报告(Late-Breaking Oral Presentation)形式公布了其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R/M NPC)患者中的III期BL-B01D1-303研究结果。
数据显示,在经过多线治疗的晚期患者中,iza-bren展现了压倒性优势:
-
客观缓解率 (cORR): iza-bren组为54.6%,而标准化疗对照组仅为27.0%,实现了翻倍。
-
无进展生存期 (mPFS): iza-bren组达到8.38个月,几乎是化疗组4.34个月的两倍,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6% (风险比HR=0.44)。
-
缓解持续时间 (DoR): iza-bren组为8.51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4.76个月。
在临床上,对于已经别无选择的末线患者,能够将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双双翻倍,这是一个具有改变临床实践潜力的突破性结果。正是这样“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的潜力,才支撑起了高达84亿美元的交易估值。
同时,公司也在ESMO上公布了iza-br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首个全球I期研究数据。
重磅研究结果显示,iza-bren在经过多线治疗的全球患者群体中展现了跨人种一致的疗效与安全性。
在小细胞肺癌(SCLC)这一难治癌种中,iza-bren在二线治疗的患者亚组中,更是取得了高达75%的确认客观缓解率,中位总生存期达到15.1个月,数据惊艳。
BMS和百利天恒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在乳腺癌(IZABRIGHT-Breast01)、肺癌(IZABRIGHT-Lung01)和膀胱癌(IZABRIGHT-Bladder01)等多个主要癌种的关键注册临床研究 。此外,iza-bren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突破性疗法认定,这进一步凸显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
这些优异数据也从根本上验证了iza-bren独特分子设计的成功。作为一款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它搭载了创新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opo1i)载荷。
iza-bren的成功并非孤例,它诞生于百利天恒精心构建的创新体系。
公司已搭建起多个全球领先的技术平台,包括HIRE-ADC平台、GNC(多特异性抗体)平台以及HIRE-ARC(核素偶联药物)平台。基于这些平台,公司已拥有超过14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形成了层次分明、后劲充足的产品梯队,并具备每年新增3至5个临床管线的持续创新能力。
这种布局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
由ADC平台产出的iza-bren,其成功通过与BMS的合作实现了价值变现,获得了大量资金和科学验证。这些资源又被重新投入,用于推动下一代技术平台的资产进入临床开发。
通过“创新—验证—再投入”的循环,百利天恒实现了研发与资本的良性闭环,有效降低了传统Biotech公司对单一产品依赖风险,也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成熟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