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在市场快速上涨行情驱动下,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迅速反弹,与此同时,主动权益基金的定价权也迎来底部企稳。我们以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占全A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衡量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定价权。从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持股比例降幅放缓,而今年三季度主动权益持股占自由流动市值比自2023年以来首次增长,主动权益基金的定价权呈现底部企稳的特征。
三季度存量基金赎回压力加速释放出清,负债端赎回已不构成主动创造超额的制约。2025Q3,三类主动偏股基金存量产品被净赎回2200亿份,共计净赎回2900亿元,其中2020-2021年高点发行、持营的产品净值回水是驱动基金持有人赎回交易的主要驱动原因。尽管三季度存量主动净赎回2900亿元为近年单季度最大赎回金额,但三季度主动偏股较沪深300指数实现接近10个点的超额收益,反映主动负债端的赎回已经不构成其创造超额收益的制约。
从仓位角度看,2025Q3主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进一步提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5Q3主动偏股基金仓位提升1.46pct至87.43%,其中普通股票型上升0.93pct至91.04%,偏股混合型上升1.33pct至89.79%,灵活配置型上升1.87pct至79.41%。
二、配置上,大幅加仓科技成长,减仓消费、金融地产
(一)板块层面,创业板、科创板仓位上升,主板仓位下降
1)2025年三季度,科创板的配置比例为17.45%,较2025Q2上升2.12个百分点,科创板超配比例小幅上行,超配比例由7.69%提升至7.72%。
2)2025年三季度,创业板的配置比例为23.73%,较2025Q2上升4.70个百分点,创业板超配比例明显上升,超配比例由5.38%上升至8.77%。
3)2025年三季度,主板的配置比例为58.51%,较2025Q2下降6.71个百分点,低配比例进一步加大,低配比例由-12.67%变化至-16.06%。
4)2025年三季度,北交所的配置比例为0.31%,较2025Q2下降 0.11个百分点。
(二)风格层面,加仓科技成长、金融地产、医药
2025年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大幅加仓科技成长,相对应的,主动偏股基金在消费、金融地产、周期、医药上的仓位下降。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对科技成长、金融地产、消费、医药和周期的配置比例分别为55.27%、 3.86%、 14.75%、 9.72%、 16.30%,较上一个季度的变化分别为+12.53pct、 -3.46pct、 -6.32pct、 -1.16pct、 -1.56pct。
(三)行业配置层面,加仓电子、通信、电力设备
从一级行业仓位变动来看,2025Q3主动偏股基金加仓较多的行业是电子、通信、电力设备、有色金属、传媒,加仓比例分别为6.77pct、3.96 pct、2.42 pct、1.13 pct、0.56 pct。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减仓较多的行业是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汽车、国防军工,减仓比例分别为-3.05pct、-1.81pct、-1.62pct、-1.45pct、-1.18pct。
剔除主题/行业基金后,公募大幅加仓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将新能源/医药/消费/TMT主题或行业基金剔除后,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较多的行业是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加仓比例分别为4.91pct、3.91 pct、3.57 pct、2.62 pct,减仓较多的行业是银行、国防军工、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减仓比例分别为-3.74pct、-1.64 pct、-1.54 pct、-1.41 pct。对比全口径来看,剔除行业/主题基金后,公募对医药生物板块反而显著加仓,反映均衡配置型主动基金在增配科技成长板块的过程中,同样调整增配了一定仓位的医药生物板块。
从二级行业仓位变动来看,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较多的二级行业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半导体、电池、元件,加仓比例分别为4.45pct、3.09 pct、2.34 pct、1.97 pct、1.69 pct。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减仓较多的二级行业是白色家电、城商行Ⅱ、白酒、股份制银行、化学制药,减仓比例分别为-1.67 pct、-1.45 pct、-1.02 pct、-0.96 pct、-0.93 pct。
从一级行业绝对仓位来看,电子仓位突破25%大关,是过去十五年单一行业最高配置比例,而食品饮料退出主动前五大重仓行业。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通信、有色金属,配置比例分别为25.52%、12.37%、9.72%、9.26%、5.72%。仓位后五的行业分别是综合、社会服务、纺织服饰、美容护理、环保,配置比例分别为0.09%、0.15%、0.21%、0.24%、0.26%。从持仓历史分位数来看,电子、通信、有色金属、电力设备、汽车仓位处于历史较高的水平,而银行、房地产、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的仓位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从一级行业超配比例来看,主动偏股型基金超配电子、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有色金属。2025Q3主动股票型基金的重仓股超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电子、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有色金属,超配比例分别为13.30%、5.36%、4.40%、3.29%、1.92%。超配比例后五的行业分别是银行、非银金融、石油石化、公用事业、计算机,低配比例分别是-10.38%、 -5.04%、 -3.10%、 -2.76%、 -1.73%。从分位数来看,电子、通信、有色金属、电力设备、传媒等的超配比例的历史分位数较高,公用事业、计算机、社会服务、基础化工、轻工制造等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从二级行业绝对仓位来看,半导体、通信设备、电池的仓位居前。具体来看,主动股票型基金仓位前5的二级行业有半导体、通信设备、电池、消费电子、元件,配置比例分别为12.84%、9.02%、8.07%、6.21%、5.35%。
从二级行业超配比例来看,主动偏股型基金超配通信设备、半导体、电池、元件、消费电子。具体来看,2025Q3主动股票型基金超配前5的二级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半导体、电池、元件、消费电子,超配比例分别为7.03%、6.81%、4.89%、3.94%、3.18%。
三、三个维度看科技成长板块配置创历史新高
科技成长内部细分板块上看,上游算力与PCB等高景气领域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增配,同时北美算力加仓更为显著。从上游算力内部结构来看,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同时增配北美算力与国产算力,但持仓仍以北美算力为主,国产算力持仓占算力持仓整体比例下降6.2pct至28.8%,与24年中水平接近。
剔除掉涨跌幅影响来看,三季度公募实际重仓净流入科技成长板块310亿元,并且主要流向消费电子板块,而通信设备、半导体、元件配置增长主要由上涨贡献。主动权益重仓行业配置及变化反映的是,立足当前视角下的主动基金筹码分布与变动情况,但若回顾过去一个阶段公募的买入卖出交易操作,需要剔除涨跌幅影响以计算净流入。三季度,公募基金净买入科技成长板块310亿元,相较于科技成长板块配置比例提升12.53pct而言明显较小,反映三季度尽管公募有所加仓科技成长板块,但更多由股价上涨带动市值膨胀而被动提升,相反主动趋势加仓科技成长板块并不算多。
根据电子板块当前重仓配置比例来看,已经突破过去几轮主动基金对于单一行业配置比例20%的历史经验上限。从过去例次公募基金对于单一行业配置达峰后,往往面临行业超额收益收敛、跑赢宽基指数的胜率降低的困境。但历史并非没有主动对于单一行业配置超过20%的情况,在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主动对于银行板块配置长期处于20%以上,并且期间银行板块相较全A指数实现小幅超额。
跟2006-2010年银行类似,经济重要性行业可能不单单以产业逻辑理解,随着科技成长领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逐步提升,电子板块的配置比例短期并不一定要向20%回归。回顾过去7次主动权益抱团单一行业有较多的相同点,例如具有大行业、资金容量大的特点,并且处于快速增长的成长期、具有强行业逻辑,也因此将单一行业仓位推升至20%的高位。但仅有2006-2010年银行板块配置比例突破并长期维持在20%以上,不同的一点在于银行不单单有行业产业逻辑,在当时银行板块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共振的,是投资拉动经济的基础。反过来看,当前科技成长领域也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主动公募在电子板块的配置短期并不一定要向20%回归。
四、红利板块配置比例大幅下降
红利低波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配置比例均大幅下降,中证红利配置比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偏股基金重仓股中持有红利低波指数下降2.61pct至2.61%,持有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仓位上升3.09pct至2.90%。
五、工业富联、寒武纪等新晋公募前二十大重仓
2025年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比例前5的个股分别是中际旭创、工业富联、新易盛、寒武纪、立讯精密,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分别增加2.17pct、2.03 pct、1.92 pct、0.91 pct、0.63 pct;减仓比例前5的个股为美的集团、招商银行、顺丰控股、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分别减少0.98pct、0.67 pct、0.61pct、0.53pct、0.50pct。
截至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宁德时代、新易盛、中际旭创、工业富联、立讯精密、紫金矿业、贵州茅台、寒武纪、沪电股份、恒瑞医药,持仓规模占全部重仓股持股市值的比例分别为4.50%、3.38%、3.36%、2.20%、2.20%、1.91%、1.67%、1.58%、1.34%、1.26%。
与上一季度相比,具体有如下变化:
工业富联、寒武纪、亿纬锂能、阳光电源、东山精密、深南电路、天孚通信新晋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的前20名。
招商银行、五粮液、山西汾酒、海大集团、顺丰控股、格力电器、分众传媒退出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的前20名。
六、个股与行业集中度同步上升
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个股与行业集中度上升。前5/10/30/50/100的重仓股集中度均明显上升,较一季度分别上升4.19pct、5.75pct、7.74pct、7.01pct、6.34pct。行业视角下,主动偏股基金前3/5/10大重仓行业集中度均上升,较一季度分别上升8.02pct、10.02 pct、6.29pct。
七、港股仓位小幅下降,结构上增配医疗保健、原材料
2025Q3,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仓位小幅下降。截至三季度,主动型基金持有港股重仓股规模为3873.8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654.8亿元,港股仓位由19.85%小幅下降至19.09%。
行业方面,公募持有港股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仓位环比上升,电讯业、金融业仓位回落。重仓股口径下,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较多的行业是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加仓比例分别为3.16pct、1.51pct;20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减仓较多的行业是电讯业、金融业,减仓比例分别为-2.60pct、-0.98pct。
重仓股层面,腾讯连续维持公募的港股第一大重仓地位。截至2025年三季度,港股前5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中芯国际、信达生物、泡泡玛特,持股市值分别为678亿元、488亿元、286亿元、140亿元、106亿元,与2025Q2相比,港股前20大重仓中,新增华虹半导体、紫金矿业、药明合联、药明生物、石药集团、招金矿业,同时,美团-W、中国联通、建设银行、金蝶国际、老铺黄金、百胜中国-S退出港股前20大重仓。
本文作者:张启尧,来源:尧望后市,原文标题:《【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基金三季报的七大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