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疆推出了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 1”,由此引爆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十几年过去了,无人机产业链的公司正逐渐壮大,踏上了上市之路。
日前,深圳市好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好盈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
好盈科技的核心产品是无人机动力系统,为无人机的飞行提供重要助推力。
2022年至2024年,好盈科技的收入分别为4.68亿元、5.46亿元和7.3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0.94亿元和1.52亿元。
尽管大疆在无人机市场称霸,但随着行业更多选手的加入,或出于成本和时间效率的考虑会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动力系统,这便是好盈科技未来业绩的重要想象空间。
此番IPO,好盈科技计划募集19.6亿元投向“高端动力系统智能产业园(一期)”、“研发中心升级建设”等项目。
这只是无人机产业链上市潮的横切面。据信风不完全统计,仅年内就有好盈科技、三瑞智能、极飞科技踏上上市之路,腾盾科创则启动了IPO辅导。
中国无人机产业链上的企业正迎来资本化加速的重要时刻。
毛利堪比苹果
好盈科技主攻无人机动力系统,这是无人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整机成本中占比为10%-15%。
受益于低空经济的高景气度,好盈科技的无人机动力系统收入从2022年的1.7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4.25亿元,期间增长了近1.5倍。
好盈科技的产品毛利率相当可观。
2024年,好盈科技的整体毛利率达到47.31%,同比提升了1.54个百分点。
如此毛利率表现在硬件领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例如苹果的毛利率是45%左右,小米SU7等一众汽车的电机供应商联合动力(301656.SZ),2024年毛利率仅为16.57%。
这固然有好盈科技自身实力的加成,其掌握了无人机动力系统全栈技术,可以自研自产电控、电机等核心组件,成本相对可控。
但更关键的因素指向目前行业整体竞争程度相对有限。
目前无人机产业基本是大疆“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其走的是自研路线。
“因为大疆发展无人机比较早,国内的产业链配套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大疆也只能采取自研的方式进行。”深圳一位熟悉无人机产业的人士指出,“再加上目前新进入者的无人机销售数量相对有限,自产动力系统带来的成本压力会被放大。”
正因如此,后来者若想快速切入无人机,最具效益的方式便是向好盈科技等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动力系统。
除了大疆,行业内的纵横股份、华测导航等多家企业均选择外采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形式,以缩短研发周期,控制成本。
例如极目机器人仅成立2年便推出了全球首款全域感知智能植保无人机等系列,其背后的供应商正是好盈科技。
2025年上半年,极目机器人向好盈科技采购无人机动力系统,为其贡献了2633万元的收入。
尽管好盈科技拥有堪比苹果的毛利率,但这与同业相比仍有差距。
作为好盈科技的竞争对手,三瑞智能2024年毛利率达到59.76%,高出前者超10个百分点。
二者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在于所瞄准的市场不同。
境外是三瑞智能的重要市场,撑起了收入的半壁江山。2024年欧洲、北美洲等境外地区合计带来4.26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51.38%。
相比之下,好盈科技的境外地区收入仅为1.86亿元,占比在四分之一左右。
这是好盈科技的境外品牌影响力较弱的结果。例如三瑞智能从好盈科技处采购的电控产品对外销售单价可达到492.58元,是采购价的2.4倍。
“三瑞智能聚焦于海外市场,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境外客户,产品定价策略受海外市场影响较大,产品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发行人。”好盈科技指出,“以电控产品为例,报告期内三瑞智能对外销售的电控产品主要向发行人采购,其电控产品的销售价格显著高于采购价格。”
好盈科技计划加强在境外无人机动力市场的品牌建设以拓展更多市场机会。
目前好盈科技已经新增在阿里巴巴、Google、Facebook、Linkedin、RCFans等平台广告位,这进一步推高了销售支出。2025年上半年达到2123.79万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销售费用。
替代风险在途
拆分来看,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电控、电机、螺旋桨。
目前好盈科技既对外销售一体化无人机动力系统,也以单品的形式销售相关核心组件。
不过一体化无人机动力系统的价值量相对较高,2024年销售单价可达到661.79元,而同期电控、电机等单品的价格基本都在百元级别。
二者在好盈科技的收入占比中基本平分秋色。2024年,一体化无人机动力系统和单品分别创收2.08亿元、2.09亿元。
目前单品的生意正面临替代风险。
三瑞智能的电控、螺旋桨等产品的重要代工方之一正是好盈科技。
2022年至2024年,三瑞智能为好盈科技贡献的收入分别为1873.33万元、4262.95万元、3092.89万元,均位居前五大客户之列。
据三瑞智能透露,其已完全具备自研自产电控和螺旋桨产品的技术能力和相应生产设备,准备采取渐进式自产策略。
随着产能的爬坡,三瑞智能的产品毛利率已经超过外采。
2025年上半,三瑞智能的自制螺旋桨毛利率为63.12%,高出外采超6个百分点。
为了推动单品的销售,好盈科技打起价格战,并发力低端产品。
2025年上半年,电控、螺旋桨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33.79元、102.84元,均同比下滑了超1成。
整体而言,好盈科技面临着替代的风险。
尽管不少新入局者会采取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动力系统,但头部的无人机厂商还是偏向于自研的路线。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疆。
2024年,大疆在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市占率达到43.2%,高出位居第三名的好盈科技近40个百分点;目前正在冲刺港股市场IPO的农业无人机公司极飞科技,将动力系统视为产品的核心模块,采取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模式。
“极飞坚持全自研策略——电机、飞控、雷达、机身结构等核心部件均自主设计,芯片国产化率高,通过自研自产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指出。
好盈科技的机遇在于行业能否迎来大幅度的扩容。
目前获得无人机运营合格证的公司仍在缓慢增加中。截至2024年底,我国获得无人机运营合格证的单位接近2万家,比上年底净增154家。
是否会有更多玩家加入无人机产业,中下厂商能否夺取头部厂家的市场份额,是未来好盈科技的业绩能否打开上行空间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