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5年10月,新房市场供应“腰斩”,绝对量为年内次低(仅高于2025年2月),新房成交环比微增1%,同比下降36%。前10月30个监测城市累计成交9825万平方米,累计同比跌幅由上月2%增至7%。
百强房企10月销售操盘金额2530亿元,环比增0.1%,同比降41.9%。
预判11月,我们认为新房成交绝对量延续低位波动,基于去年11月基数较高,成交单月同比降幅和累计同比降幅仍将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1、百强房企10月业绩同比大幅减少,近半企业单月环比增长
2025年10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30亿元,环比增长0.1%,同比减少41.9%。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766.6亿元,同比减少16 %,降幅相较于前9月扩大4.2个百分点。
从企业表现来看,2025年10月有48家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20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30%,包括万科、华发股份、越秀地产、中国铁建、绿地控股、中建壹品、中国中铁和中建智地等,TOP10房企中有6家的销售操盘金额环比有所增长。
2、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仍在降低
2025年10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进一步降低,且门槛值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其中,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降低9.4%至678.9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门槛也分别同比降低5.4%和11.6%至193.9亿元和113.2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更是降低了23.4%至43.6亿元。
具体分梯队来看,2025年前10个月百强房企各梯队的操盘销售金额均在降低,TOP21-30房企的累计销售规模降幅相对较小,为9.3%,是唯一降幅在10%以内的梯队。
3、预期11月同比降幅还将扩大
2025年10月,新房市场供应“腰斩”,绝对量为年内次低(仅高于2025年2月),新房成交环比微增1%,同比下降36%。前10月30个监测城市累计成交9825万平方米,累计同比跌幅由上月2%增至7%。
一线城市总量持平上月,内部分化加剧。据CRIC监测数据,10月一线城市合计成交168万平方米,环比持平,但同比降幅高达41%,高于二三线,前10月累计同比微跌3%。广州成为一线领头羊,10月单月成交61万平方米,环比增6%,但同比降46%,显示复苏基础并不牢固。北京环比增长19%,表现相对积极,但同比仍下降19%,需求后劲有待观察。上海、深圳同比降幅均超40%,显示此前政策效应衰减后,市场购买力尤其是高端改善需求的观望情绪依然浓厚。
二三线城市环比止跌,同比深度调整。26个二三线城市合计成交791万平方米,环比微增1%,同比下跌35%。前10月累计同比下降7%。从成交规模来看,成都单月成交规模达80万平方米,遥遥领先,青岛、武汉、西安等城市也维持了单月60万平方米以上高体量,是稳定全国大盘的基石。环比来看,东莞、惠州、南宁、苏州等城市环比增幅均在4成以上,主要源于前期基数过低,以及当地“以价换量”项目集中备案所致。同比来看,部分二线保持韧性,如青岛本月同比逆势增长30%,前10月累计同比亦为正增长6%,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南京、长沙、厦门、佛山、常州、徐州仍处深度调整期。同比“腰斩”,市场信心修复仍需时日。
预判11月,我们认为新房成交绝对量延续低位波动,基于去年11月基数较高,成交单月同比降幅和累计同比降幅仍将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城市间、项目间分化还将持续加剧:京沪深杭蓉等核心一二线城市短期内市场热度转降,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市场热度变化与新盘供应量和质密切相关;武汉、南京、苏州、合肥等延续弱复苏走势,购房信心逐步修复;还有部分城市诸如南宁、福州、常州等弱二三线城市,预期整体去化率仍处于2成以下低位徘徊。
本文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原文标题:《2025年1-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