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如何“突围”,是眼下重要课题。
本公众号近期一再强调,供给端“行业自律”只能是缓解行业阵痛的短期手段,很难成为扭转行业困局的战略举措,关键还是恢复需求端的信心。
需求端,也就是市场及场景。
近来,国内新能源入市,海外贸易纷争,为市场端带来不少麻烦,光伏行业实质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不断开发“新市场”,不断拓展“新场景”,已经成为光伏行业应有的一场集体自救。
只有扩大需求,才能自我救赎。
01 新的主旋律:场景开发与市场纵深
不仅光伏行业。
实际上,从锂电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持续的应用场景开发,是其“穿越周期”的重要武器。
锂电池早期主要应用于3C,后来拓展至庞大的动力电池,再后来应用于更为庞大的储能领域。
在动力电池领域,除了电动乘用车,还有电动商用车,后来又陆续进入自行车、工程机械、船舶、机器人、无人机、动车组、AGV等领域,逐步渗透到各类“移动装备”。
在储能领域,则先后应用于海外大储、海外家储、国内工商储和国内大储等场景,国内大储则从电源侧向电网侧不断推进,如今还进化出“光储充一体化”、“源网荷储”等形态。
近日,宁德时代与易控智驾签署战略合作,曾毓群董事长亲自出席,这个背后是宁德时代对矿山应用场景的重视,而这仅仅是其场景战略的一个注脚。
锂电行业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更是一个市场及场景拓展史。
光伏行业也应该如此。
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仍在进行,但进入平价之后,技术进步的迫切性降低,“非技术成本”比“技术成本”更加敏感,如何更大化应用成为首要问题。
扩大市场,拓展场景,也是消化庞大产能、缓解供给端矛盾的重要出路。
实际上,市场开发与场景拓展,也是构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战场,任何行业竞争都不仅在技术端或制造端,也在市场端或场景端。
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尚且如此,何况光伏众玩家。
02 从阳台光伏、海上光伏,到绿电直连、零碳园区……
关键是如何实现?
这方面,已有不少光伏企业在探索。
今年,阳台光伏比较火,这实际上是136号文对户用光伏冲击之后,户用光伏从“开发投资模式”向“品牌销售模式”进化的探索。
海上光伏,则是近年另外一个热点,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电力需求较高,尽管海上光伏目前成本仍在4.5-5.0元/W,但相对大西北特高压输送也未必没有优势,同时也驱动光伏行业不断技术突破和降本。
此外,绿电直连、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都是今年高层支持的应用方向,无不是为了在136号文新能源入市之后,能够持续推进光伏和风电的发展,关键是如何落地,这就交给市场主体各显神通了。
除了国内市场的场景开发,海外市场的渠道纵深,也很重要,从中东到非洲,从东南亚到拉美,将我国丰裕且廉价的产品销往全球各个角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光伏。
场景开发与市场纵深,永无止境。
03 已成为少数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
这个观点不是假设,已经被验证。
而且,可能成为光伏行业分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近来,阳光电源和阿特斯成为资本市场的顶流。实际上,无论阳光电源,还是阿特斯,在技术端或许并不“亮眼”,但他们强大的市场端能力,尤其是海外市场能力非常突出,这个市场能力也很容易实现了产品线从光伏领域向储能领域的自然延伸,进而在“光储一体化”进程中,占尽了先机。
固德威,则在光伏行业率先喊出了“源网荷储智”的战略,以“源网荷储智”的一体化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来实现从户用、工商业到地面场景的持续渗透,以及在零碳园区、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领域的全面应用。
持续的场景开发与市场纵深,还能倒逼产品端的技术创新,典型比如当下的阳台光伏和海上光伏,进而倒逼供给端的优化和出清,从这个角度来讲,意义也十分重大。
未来一段时间,光伏行业的主旋律就是“开源”,深挖需求,从应用场景开发,到全球市场纵深,光伏行业要更像一个“开发型”企业,勇往直前,这个在锂电行业的宁德时代以及光伏行业的阳光电源和阿特斯,都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本文作者:蒋静,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原文标题:《不可忽视,光伏行业应有的一场集体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