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泡沫!德银考虑做空AI股票进行风险对冲

德银正在探讨如何对冲其在数据中心行业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敞口,考虑的方案包括做空一篮子AI相关股票,以及通过衍生品进行合成风险转移(SRT)。当前全球对AI泡沫的担忧加剧,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和韩国交易所近期均发出警告,而知名“大空头”Michael Burry已大举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

随着人工智能(AI)引发的投资狂潮将数据中心行业推向估值顶峰,一些身处其中的关键金融玩家正开始审视潜在的风险。

11月5日,据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德意志银行高管已在内部讨论如何管理该行在数据中心行业的风险。该行已向这个为满足AI和云计算需求的行业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如今,银行正在考虑的对冲方案包括做空一篮子AI相关股票,以防范市场下行风险。

此外,该行还在评估通过一种名为“合成风险转移”(SRT)的复杂衍生品交易,来购买其部分贷款的违约保护。这些内部讨论的出现,正值全球监管机构和部分投资者对AI驱动的资产泡沫发出越来越明确的警告,预示着金融机构对这场科技盛宴的态度可能正在发生微妙转变。

AI融资的“豪赌”与对冲考量

在AI需求的驱动下,为数据中心提供融资已成为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一项“豪赌”。据一位该行高管透露,银行已“大举押注”于数据中心融资。该行主要向服务于Alphabet、微软和亚马逊等“超大规模”科技巨头的企业提供贷款,这些贷款通常由长期服务合同作为担保。

据报道,德意志银行近几个月为瑞典集团EcoDataCenter和加拿大公司5C等提供了债务融资,帮助它们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用于扩张。虽然该行未披露对该行业的具体贷款总额,但据估计已达数十亿美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冲风险的讨论浮出水面。除了做空AI股票,银行考虑的合成风险转移(SRT)交易,实质上是将贷款的违约风险通过衍生品打包出售给外部投资者。这两种方式都旨在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一层保护,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回调。

泡沫担忧升温,监管与市场发出警示

德意志银行的审慎姿态并非孤例,它反映了市场对AI泡沫日益增长的普遍担忧。一些怀疑论者指出,大量资金正涌入一个未经充分检验的行业,其资产因技术迭代迅速而面临快速贬值的风险,这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有相似之处。

监管机构的警示声也越来越响亮。华尔街见闻写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其近期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和AI板块正呈现“相对紧张的估值”,并警告称市场乐观情绪的逆转可能引发“急剧回调”。无独有偶,韩国交易所此前也对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发出了罕见的“投资谨慎提示”,因其股价在AI概念推动下大幅飙升。

这些官方警告,叠加近期因Palantir和AMD等公司盈利前景不及预期而引发的半导体股票抛售,共同构成了德意志银行评估风险的宏观背景。

“大空头”的行动与对冲的挑战

在机构投资者开始布局防御的同时,一些知名投资人早已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看空立场。华尔街见闻提及,因电影《大空头》而闻名的投资者Michael Burry就是其中之一。监管文件显示,他管理的Scion Asset Management基金将约80%的仓位用于做空AI热潮的代表性公司英伟达和Palantir,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

然而,对冲AI风险并非易事。正如报道所分析,在一个持续繁荣的市场中做空一篮子AI股票,成本可能十分高昂。与此同时,合成风险转移交易也面临挑战,它需要一个足够多元化的贷款池才能获得评级,并且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可能会为承担这些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

德银内部的矛盾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银行内部对AI风险的看法似乎也并非铁板一块。就在今年9月,该行分析师曾发布报告称,对AI泡沫的担忧被过度夸大了,并断言“关于泡沫的泡沫已经破裂”。

这种内部观点的矛盾,恰恰凸显了大型金融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复杂处境:一方面渴望抓住AI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又必须警惕潜在的巨大风险。

这种在机遇与风险之间的权衡,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金融市场的主题之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