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股份制银行的业绩会透露出许多“暖意”。
11月11日,中信银行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执行董事、副行长胡罡,董事会秘书、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青,独立董事代表,中信银行总行部门及子公司负责人出席会议。
本次业绩会,中信银行的出息高管们比较详尽的回答了关于公司下一步发展策略、银行净息差趋势、资产质量趋势、手续费净收入等话题,总体看,中性的表态中还是流露出些许的暖意。
力争全年实现良好经营业绩
董事会秘书、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青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信银行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力抢抓市场机会,主要指标保持稳健,经营业绩总体延续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经营效益方面,净利润持续增长,手续费收入增势良好。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533.91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2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净收入1,565.98亿元,同比下降3.46%,与市场走势趋同;净息差逐步企稳,前三季度与上半年持平,三季度环比二季度提升2BPs;非利息净收入488.96亿元,同比下降6.40%,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56.88亿元,同比增长5.75%。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较强。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4.16%,保持在合理水平。
业务拓展方面,规模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资产总额9.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3%;一般性贷款占总资产比重56.28%,较上年末提升0.99个百分点。负债总额9.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9%;自营存款占总负债比重67.00%,较上年末提升0.78个百分点。
张青强调,四季度,中信银行将紧跟形势变化,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大抓营收”导向,持续降本增效,进一步锻造稳健、均衡、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全年实现良好经营业绩,并为明年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净息差连续两个季度止跌企稳
执行董事、副行长胡罡表示,中信银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净息差连续两个季度止跌企稳。资产端,加大一般性贷款投放力度,继续压降低收益资产规模,努力通过结构调整稳住整体资产收益。负债端,继续严控各类高成本存款,推动活期存款企稳,负债成本率在低位进一步压降,继续保持市场对标优势。
相比股份行同业,中信银行三季度净息差的边际变化贴近平均水平。资产收益率边际降幅贴近同业平均,符合管理预期。一般性贷款收益率变动跟随同业平均,同时继续压降票据贴现规模,改善资产结构。负债成本率在低位进一步压降,继续保持市场对标优势。存款成本率三季度边际降幅优于同业平均,全行继续严控各类高成本存款,三季度规模下降。
展望净息差趋势,政策环境改善,“反内卷”政策陆续出台,规范银行业有序竞争,央行推动存贷对称降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都有利于银行净息差企稳。中信银行将持续按照“结构为王”思路,全力优化资负结构、加快结算能力建设,坚持“稳息差”经营主题,保持同业对标优势。
有信心保持手续费净收入的比较优势
关于零售中间业务收入方面,总行部门及子公司负责人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坚定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把握市场机会,加强能力体系建设,持续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实现手续费净收入256.9亿,同比增长5.75%,增幅优势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
分产品来看:
理财业务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与当前降息环境下,持续强化销售渠道建设,加强产品品控管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提升客户投资体验的同时,季度环比收入、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代销业务把握资本市场提振的市场机会,积极调整业务策略,通过增强客户服务能力,受到客户认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综合融资业务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依托中信集团打造有独特优势的“商行+投行+协同+撮合”生态圈,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行业领先,债券承销、银承、保函、信用证收入保持同业优势。
2025年四季度,资本市场的向好态势,叠加国家扩内需、促消费、反内卷等政策均为手续费收入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信银行近年来持续打造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和综合融资银行,预计在这一轮回暖中体现出价值,有信心保持手续费净收入在同业中的比较优势,增强ROE的稳定性,提升投资者回报。
对公贷款增长好于预期
信贷投放方面,总行部门及子公司负责人介绍,一般信贷投放既是落实国家政策导向、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抓手,也是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年初以来,中信银行在“增高减低”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整体框架下,推动信贷规模合理增长和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一般贷款保持稳定增长。从结构看,对公贷款增长好于预期,实现同比多增;在市场整体偏弱的形势下,中信银行个人贷款增量在可比同业中靠前;信用卡贷款行业性下降,中信银行存量规模和收益率在可比同业中仍保持优势。
从行业结构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信贷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房地产贷款适度增长,助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资源持续向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制造业中长期、绿色、战略性新兴、涉农等重点领域均保持较快增长。从零售增长结构看,按揭贷款进一步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后续将继续坚持“有质量的增长”经营策略,推动信贷规模适度增长,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在落实国家政策导向的同时,着力稳定资产收益率、稳定息差水平。
零售资产质量已出现前瞻向好迹象
资产质量方面,董事会秘书、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青表示,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中信银行守牢风险底线,在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在合意水平的基础上,信贷成本同比下降,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16%,与年初、半年末持平;不良+关注类贷款率2.79%,较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4.16%,保持在合意区间;信贷成本率0.90%,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对公资产质量继续向好。9月末,中信银行对公贷款不良余额362.95亿元,较年初减少6.10亿元,不良率1.13%,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不良双降趋势。
零售资产质量行业性承压,但已出现前瞻向好迹象。9月末中信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30%,较6月末微升0.01个百分点,上升速度较上半年明显放缓,按揭贷款资产质量趋稳,消费类贷款早逾率同比下降。
去年以来,中信银行抓住“三个重点”提升零售风控能力。一是适配宏观形势,优化零售风控机制。在分行端配齐个贷风险主管,强化业务+风险联防联控。二是优化授信结构,夯实资产质量基础。加大风险较低的产品投放,按揭贷款占比持续提升,资产质量基本企稳,为零售风险收敛提供有力支撑;加大高评分客户投放,进一步优化客群结构。三是提升管理能力,加强授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对不同产品、区域、客群差异化分类施策,加快模型策略迭代优化,防范欺诈风险,提升预警监控能力。
下阶段,中信银行将继续聚焦重点,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控新清旧两端发力,三道防线齐抓共管,夯实资产质量基本盘,有信心年末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健。
加大科技投入
董事会秘书、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青介绍,中信银行科技投入增长,一方面是加大大模型,人工智能等相关的算力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一方面是围绕重点项目如银河项目,天元司库项目,集中运营平台2.0等加大资源保障。
今年来,数字化生产力加速释放,阶段性投产国际业务跨境通、小天元平台、企业手机银行4.0、金融市场做大销售流量表建设项目、子公司全栈云升级等一批年度重点项目。企业级数据能力持续提升,获评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优化级”认证,成为首家获得最高等级认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AI创新应用加速突破,集中运营2.0、新一代智能客服、对公MPP助手、智能外呼大模型等一批高价值场景实现部分功能规模化应用。
积极推进估值提升计划
总行部门及子公司负责人介绍,中信银行今年将继续开展中期分红,用实际行动回馈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今年中期分红派息金额为104.6亿元,占2025年中期合并后归属于中信银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70%,比去年中期分红比例提升1.5个百分点,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88元人民币(含税)。
未来,中信银行将继续积极践行已公告的《估值提升计划》,持续努力提升自身投资价值,以及股东回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