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宽松,但我们预计明年年底前央行可能不会进一步降息。同时,央行将继续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做好“五篇大文章”,并通过疏通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在报告中,央行强调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短期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但可能不会进一步降准降息。同时,央行表示要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显示短期央行重心转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外,央行表示要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反映央行将持续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来优化信贷结构。考虑银行净息差偏低、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降至历史低位,预计到明年年底前央行可能不会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
从货币政策总结、经济形势判断、周期性政策思路、以及未来政策重心四个方面,我们对报告分析如下(请见图表1中与今年2季度相比,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措辞变化)
1. 3季度广义货币量价齐降,金融条件保持宽松。
从货币信贷“价”的角度看,3季度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WALR)季环比回落5个基点至3.24%,其中票据融资、一般贷款分别季环比回落13、2个基点至1.14%、3.67%,而个人房贷利率环比持平于3.06%(图表2)。
另一方面,从货币信贷“量”的角度看,3季度社融同比增速从今年2季度末的8.9%小幅放缓至8.7%,部分反映私有部门融资需求偏弱,而M2同比增速从8.3%小幅上升至8.4%,可能受财政支出加速、居民资产再配置、以及外汇流入的提振(图表3)。
此外,3季度超储率持平于1.4%,显示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宽松(图表4)。
2. 就经济基本面而言,央行认为全球增长和通胀均存在不确定性,而对国内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较有信心,并预计物价有望回升。具体看:
- 央行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通胀走势分化、劳动力市场降温,关注关税的持续影响及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报告认为关税对贸易的影响或逐步显现,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同时,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地缘政治风险升温、以及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都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波动。此外,短期全球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或将进一步上升,可能引发市场对财政可持续的担忧。
- 国内方面,央行强调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物价运行有所改善。报告表示,科技创新、促消费及其他稳增长政策都有助于实现全年增长目标。通胀方面,央行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消费政策都有助于物价合理回升。
3. 周期性政策方面,央行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我们预计短期央行可能不会进一步降息。
报告中,央行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主要是强调保持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状态。相比之下,今年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要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显示短期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意愿有所下降。
4. 在未来政策重心方面,央行或将继续强调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并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做好“五篇大文章”。
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方面,专栏1表示将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专栏2强调要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专栏4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主要是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以及不同期限和不同风险利率的关系,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表示要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专栏3强调金融要持续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本文作者:常慧丽、易峘,来源:华泰睿思,原文标题:《华泰 | 宏观:央行强调疏通政策传导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