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正迈向一个创纪录的收入年度,这家芯片巨头预计全年收入将首次突破90亿美元,其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以应对强劲需求。
在最新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透露了这一乐观的收入预测。他表示,第四季度作为行业淡季,客户备货有所放缓,但产业链迭代效应持续,淡季不淡,公司产线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测算,公司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90亿美元,收入规模将踏上新台阶。
这一积极展望的背后,是AI热潮引发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连锁反应。当前制造商对存储芯片的囤积导致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
对此,赵海军表示,AI促使行业内的大供应商放弃了少量多样的碎片化市场,这给了小供应商,以及处于其上游的中芯国际非常大的机会。以存储器为例,只要人工智能还在发展,存储器的价格会持续很多年。
不过,他同时坦言,当前行业内存储价格上涨非常多,“存储大周期”将对终端生产厂商带来负面影响。无论是汽车、手机还是消费电子类产品,终端厂商来年都将感受到存储的价格压力和供应保障问题。此外,存储芯片挤压了客户的整体物料成本,使得设备内其他芯片的代工价格竞争更加激烈。
“人们不敢为明年第一季度下太多订单”
更具体地说,对存储芯片短缺的担忧正直接影响客户的下单意愿。赵海军在业绩电话会议上指出,客户们正因此暂缓提交2025年第一季度的其他类型半导体订单。
“人们不敢为明年第一季度下太多订单,”赵海军表示,“因为没人知道届时究竟能有多少内存(芯片)可用——它能支持生产多少部手机、汽车或其他产品。”
他补充说,使用内存的汽车和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制造商明年将面临定价压力和供应不确定性,目前没有人能提供确切的供应承诺。
此外,财报显示,中国大陆仍然是中芯国际最大的市场,第三季度收入占比为86%,略高于第二季度;而来自美国的收入贡献了11%,略有下降。在资本支出方面,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资本支出从二季度的18.8亿美元增至24亿美元,预计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与2024年持平或略高。
高盛:维持中芯国际买入评级
高盛表示,中芯国际第三季度收入高于市场预期,也超出了管理层5%-7%的季度预期;毛利率也高于指导(18%-20%)和预期。中芯国第四季度营收预期为+0%~+2%,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在本地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人工智能相关机会的推动下,看好公司的长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17港元和人民币211元。
中芯国际Q3净利润大增43.1%,产能利用率攀升至95.8%,接近满产状态
中芯国际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三季度营收171.62亿元,同比增长9.9%,25.5%的毛利率更是环比大幅提升4.8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攀升至95.8%,接近满产状态。
华尔街见闻总结其财务数据如下:
Q3营收171.62亿元,环比增长6.9%,同比增长9.9%;前三季度营收495.1亿元,同比增18.2%;
Q3毛利率25.5%,环比大幅提升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毛利率23.2%,同比增5.6个百分点;
Q3归母净利15.17亿元,同比增43.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38.18亿元,同比增41.1%;
产能利用率升至95.8%,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显示需求旺盛。
不过,中芯国际管理层给出的四季度指引显示,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18%-20%。这意味着在产能利用率已经高达95.8%的情况下,公司预期四季度收入增速将明显放缓,而毛利率中值19%较三季度的25.5%将出现约6个百分点的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