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在深圳开幕。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在会上预计,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从2025年至2035年还将有超过3倍的增长”。高工产研(GGII)发布的最新固态电池分析称,2027年(或2028年)至2030年将成为全固态锂电池行业GWh级产能规模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记者梳理多位公司负责人及行业专家观点获悉,随着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新一轮的锂电扩产已悄然拉开序幕,叠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的增多,中国锂电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未来十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现场 拍摄 记者 王玉晴
锂电池产业链涨价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锂电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需求旺盛,新一轮锂电扩产序幕已悄然拉开。特别是近期缺芯、保供现象,已从储能领域蔓延至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行业正重新迈入增长通道。”海目星董事长赵盛宇在致辞中表示。
在锂电池新一轮的景气度上升期中,张小飞预计,2025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超过1.7TWh,并且从2025年至2035年还将有超过3倍的增长。
结合相关报告,张小飞进一步解释称,预计202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超过1.05TWh,未来10年仍有近3倍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600GWh,未来5年实现翻倍,未来10年有近3倍增长。
随着下游需求激增,中游材料环节的需求同样被带动。张小飞预计,2025年至2035年,包括隔膜、电解液在内的中游材料出货量仍有超过3倍的增长空间。
在高速增长的背后,行业格局或将发生结构性地重塑。张小飞提及,由于新兴市场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磷酸铁锂在正极材料中的份额预计在2025年至2035年间将见顶,同时随着固态电池等技术的发展,预计将在2035年将为高压富锂锰基材料带来超过25万吨的需求;在负极材料中,随着工艺与装备的突破,将带动硅基负极的需求。
就市场高度关注的锂电池产业链价格大涨话题,张小飞称,由于供不应求,涨价是大势所趋。其报告预测,2026年,储能280Ah电芯价格可能上涨5%—10%;动力锂电池价格存在上涨可能;磷酸铁锂材料加工费可能上涨超500元/吨;负极材料成本可能上涨超1000元/吨;铜箔材料加工费可能上涨超1000元/吨;六氟磷酸锂散单价格有望超25万元/吨;隔膜价格可能上涨5%—10%;电解液价格可能突破2万元/吨。
此外,大族锂电董事长王瑾表示,锂电池下半场将迎来价值创造的全面开始。这场深刻变革来自于市场对高性能、高安全、长续航电池的强烈需求。
国内超20家企业正建设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会议现场,高工产研(GGII)发布《2025中国固态锂电池产业链发展蓝皮书》(简称“蓝皮书”)。蓝皮书预测了固态电池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了锂电产业链可能发生的变革。

蓝皮书将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2013至2018年,为技术探索期,其间主要于实验室中探索可能性;2018至2023年,为技术发展期,多领域开始装机验证,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行业研究聚焦于如何走向大规模量产;2023至2027年,为市场应用初期,半固态电池在数码和军工市场应用逐步增多,新能源汽车领域规模配套,技术专利、工艺设备、产业链配套等全面发展;2027年至2040年,为市场快速发展期,半固态电池商业化持续加速,全固态电池应用加快,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国内固态电池企业加速进入国外市场。
今明两年正处于前述第三个阶段“市场应用初期”。据GGII分析,今年及明年是国内全固态电池实验线向兆瓦时中试线转换阶段,国内超20家企业正在大力建设兆瓦时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在此阶段,产品的技术性能并非第一关注点,客户开发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成为重要的关注目标。
2027年进入第四个阶段“市场快速发展期”后,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将逐步转换成用于生产的小线,用于积累工艺经验。预计2027年(或2028年)至2030年间,行业将集中建设GWh级产线,以应对2030年后全固态电池可能迎来的高速发展。
市场需求方面,GGII认为,未来五年内,储能将成为固态电池出货增速最快的领域,主要系半固态电池出货带动。而2027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装机及全固态电池技术量产突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固态电池主要增量市场和主要应用市场。2035年后,新兴市场eVTOL和机器人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全固态电池受制于循环性不足问题,在储能市场中渗透率仍将较低。
从全球市场看,2024年全球固态锂电池出货量为8.1GWh,全球超95%的固态电池出货量由中国企业占有。预计到2035年,全球固态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过900GWh,其中全固态电池出货将超过550GWh。

(半)固态电池产能有望迎来建设潮
蓝皮书分析,全固态电池与液态锂电池产业链仅有少部分领域存在一定重合,如上游矿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包装材料等领域,其他大部分环节差异较大。全固态电池量产后对现有液态锂电池产业链将造成一定影响,不过更多体现为正向,将更丰富地补充到当前锂电池产业图景中。
预计2025至2026年,将迎来以半固态电池为主的固态电池产能建设高峰期,其中储能领域产能有望优先释放。预计2030年以后,全固态电池产能方能达到数十GWh级别,届时预计带动电解质材料的需求超百万吨,对设备板块的需求将超百亿元级。
作为设备商,赵盛宇介绍,固态电池产线投资额约每GWh2.5亿元至3亿元。其中,前段价值占比35%—40%,中段价值占比40%—45%,剩余为后段。尽管他认为全固态电池的突破还较有难度,但固态电池产业化仍旧是战略高点。
目前,产能规划与实际建成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据GGII不完全统计,近4年国内固态电池行业规划扩产总金额超过2500亿元,国内固态电池行业规划产能超450GWh,超98%为半固态电池。从产能实际落地来看,目前行业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行业实际有效利用产能不足20GWh。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