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业板指震荡收涨,创业板指冲高回落,涨幅0.25%,小盘股承压明显。在超4100只个股下跌的弱势环境下,银行、石化等权重板块强力护盘,中国银行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港股高开低走,科技股多数下跌。国债收跌,商品期货涨跌参半,碳酸锂涨4.97%,站上十万大关。
11月19日,A股沪指全天窄幅震荡,锂矿股再度走强,消息面上,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日内涨5%,突破10万元/吨,锂电材料涨价潮持续传导,近期锂电产业链“长协”“锁单”不断。水产养殖、黄金、船舶制造、保险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福建、燃气、文化传媒等板块跌幅居前。
港股高开低走,恒生指数收跌0.38%,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69%。周大福、紫金矿业涨超2%,小米集团跌超4%,翰森制药跌超3%。
债市方面,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商品方面,商品期货涨跌参半,新能源材料涨幅居前,碳酸锂涨4.31%,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00000元/吨,为2024年6月以来首次,日内涨近6%;贵金属全部上涨,沪银涨1.06%。
A股:截止收盘,沪指涨0.18%,深成指平收,创业板指涨0.25%。微盘股全面溃败,万得微盘股指数大跌2.18%,远超各大主要指数跌幅。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印发方案,提出要加大对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并鼓励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目标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中央和地方密集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国家能源集团累计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已达770万千瓦/1839万千瓦时。同时,内蒙古奈曼旗一批总投资约37.71亿元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也迎来并网投运前的最后冲刺。
中国电信成功完成全球首个超百公里的空芯光纤共纤传输实验,在量子-经典共纤传输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盘面上,指数黄白二线分化,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京三市约4200股飘绿,今日成交1.74万亿。板块方面,水产养殖概念强势领涨,中船系、航母、航天军工等高端装备方向集体走强,贵金属、黄金珠宝、锂矿等资源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房地产链全线调整,一级地产商、新型城镇化、建材等板块领跌,海南自贸港、两岸融合等区域概念集体走弱,文化传媒、互联网等科技应用方向持续低迷。
具体来看,水产股集体大涨,獐子岛、大湖股份等多股涨停。黄金股午后拉升,深中华A涨停,中金黄金触及涨停。军工板块表现活跃,江龙船艇、中船防务等涨停。下跌方面,福建、海南等近期热门板块下挫,海马汽车、三木集团等跌停。
消息面上,申万宏源认为,当前AI产业链估值已处长期低性价比区域,类似2014年创业板、2018年食品饮料、2021年新能源。历史上,通常需经历“怀疑牛市级别”的调整,再延续产业趋势行情。全面牛重启则需四大条件共振:2026年中游制造供给出清、"政策底"验证触发经济周期改善、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深化、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
港股: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跌0.38%,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69%。周大福、紫金矿业涨超2%;小米集团跌超4%,翰森制药跌超3%。
债市:国债期货全面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41%,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6%,5年期主力合约跌0.03%,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商品:国内商品期货涨跌参半,碳酸锂涨4.97%,沪银涨2.19%,沪锡涨1.19%;焦煤跌2.81%,集运指数(欧线)跌2.66%,花生跌1.86%,燃油跌1.01%。
黄金连续两天实现V转
A股黄金股走强,深中华A涨9.94%,中金黄金涨超8%,赤峰黄金、山东黄金、四川黄金等跟涨。

消息面,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释放鸽派信号,市场对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元指数承压下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推动避险需求,全球黄金ETF持仓量出现近三个月来首次净流入。国内黄金消费旺季来临,各大金店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支撑金价走强。
水产养殖拉升
A股水产养殖板块再度拉升,獐子岛、国联水产、大湖股份、开创国际涨停,开创国际、东方海洋、中水渔业此前封板,百洋股份、天马科技等跟涨。

消息面,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5年11月17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了4.23%。
中国通知日本暂停水产品进口,外交部指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但目前日方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但是日方目前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月报指出,10月是商品鱼集中出塘上市的季节,大宗水产品价格因供应增加普遍环比下跌。同时,该报告预测进入11月后,虽然市场供应依然充足,但鱼价将趋于稳定。这可能促使市场资金提前布局,博弈价格在季节性低点后企稳反弹。
锂矿概念再度爆发
锂矿股再度走强,融捷股份、金圆股份涨停,盛新锂能、大中矿业、中矿资源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00000元/吨,为2024年6月以来首次,日内涨近6%。

消息面,上海钢联分析师苏昕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是由海内外储能市场订单爆发驱动,受此影响,电池及铁锂材料企业排产持续走强。
盛新锂能(002240.SZ)公告称,公司拟与华友控股集团就锂盐产品业务合作签署《2026-2030年合作框架协议》,华友控股集团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向公司采购锂盐产品22.14万吨。
中信建投表示,需求的强劲导致碳酸锂月度级别短缺、去库,据Mysteel数据,11月碳酸锂月度供给约11.5万吨,需求12.8万吨,短缺约1.3万吨,市场持续去库。同时淡季消费不淡,订单支撑可延续至明年,当前碳酸锂供需矛盾已经从供给施压转向为消费驱动。中长期看,储能需求的持续走强,锂电全产业链迎来一轮涨价,碳酸锂供需基本面也得以大幅改善。静态预测,2026年全球锂资源供给208.9万吨,消费200.4万吨,在不考虑正极环节及贸易商补库情形下,过剩仅8.5万吨,较2025年收窄,考虑产业链备库2026年将出现结构性短缺,锂价驱动由供给施压转向需求驱动向上。
小米领跌科技股
小米集团表现疲软,低开1.9%后进一步下探,半日跌幅达4.3%,截至收盘,小米跌幅4.81%。

消息面,小米此前公布财报,得益于汽车业务强劲增长,小米集团三季度盈利同比跃升八成至历史新高,但营收增速不及市场预期;手机与家电业务收入下滑,显示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高歌猛进超一年后,该公司三线中的至少两线都面临一定的增长瓶颈。
投行花旗研报称,小米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超出花旗预期,主要得益于非营业收入符合预估,且毛利率因物联网、互联网、电动车业务表现优异而超预期,但运营支出高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电动车及其他新业务实现营业利润7亿元人民币,相比二季度亏损3亿元,符合预估。目标价下调至5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