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两家股份行同日公告,旗下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获得金融监管总局开业批复;
加之不久前开业的兴银投资,年内AIC 市场已有三位新玩家正式下场。
回顾来看,本轮AIC公司发起节奏较快:
今年3月,监管发布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通知,为商业银行设立AIC打开政策通道:
随后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在5-7月陆续获批筹建AIC,邮储银行亦在10月收获监管筹建批复。
截至11月24日,全国商业银行AIC已扩容至9家,其中8家已获准开业;
因设立时有100亿元的实缴门槛,且后期业务资源对接高度依赖母行,目前进入AIC赛道的玩家仍是不折不扣的大行,行业注册资金规模已接近1500亿元。

针对本次AIC公司开业事宜,招商银行表态,将通过专业化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深化产融协同与集团协同,积极开展股权投资试点业务,提升本公司综合化经营能力;
中信银行表示,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业务,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
不同于设立之初严格限制在债转股及其配套措施,如今AIC的业务范围已逐渐发展为核心债转股、表内直投与表外业务三类。
截止11月24日,全国AIC股权投资企业(含直接与间接)已达629家,其中持股层级一级、二级、三级占比分别为62.9%、29.5%、7.1%;
投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三成以上被投资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IC机构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尤其股权投资业务开展较晚,机构利润也尚未形成对母行的反哺;
2025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旗下AIC公司利润共计71.91亿元,对总行整体利润的贡献率仅为0.55%;
这意味着,现阶段AIC作用仍更多在于化险并撬动综合效益,实现低成本存款沉淀、增加手续费营收空间。
但从增速上看,5家大行AIC机构2018-2024年的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已高达57.93%;
加之股权投资业务进一步放开,AIC在未来或许仍有望在息差收窄、财富管理疲软的环境中,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随着行业扩容、蓄势待发的新玩家入场,AIC行业也将迎来更多变化:
例如兴银投资在开业当,就与福建省金投资产投资、福建省闽投资产管理等4家福建投资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12家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意向总金额已超100亿元。
未来,各公司能否将战略布局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实现对母行利润的实质性贡献,仍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