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市场正经历供应链有史以来最紧张的时期,矿商与冶炼厂的激烈博弈、美国关税预期引发的供应错配以及创纪录的金属溢价,共同推动铜价突破新高。
美东时间28日周五美股早盘时段,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铜交易价涨至11210美元/吨附近,创盘中历史新高,日内涨幅扩大到2.5%。若收盘涨幅保持在2.2%左右,有望刷新一个月前所创的收盘最高纪录。这是继10月29日创下收盘纪录后,铜价再度突破关键阻力位。
伦铜创新高正逢铜供应极度吃紧。据周五稍早媒体报道,本周在上海举行的行业会议上,矿商与冶炼厂围绕加工费展开激烈谈判,矿商施压要求冶炼厂接受创纪录低位的加工费基准,而运往中国的精炼铜年度溢价则跳升至历史新高。
Mercuria Energy Group金属研究负责人Nicholas Snowdon在会议期间表示,"这是铜供应链历史性的紧张时刻"。供需失衡、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场市场动荡。
报道称,价格谈判的激烈程度异乎寻常。德国铜冶炼商Aurubis AG的高管表示准备拒绝过低的年度加工费基准,并对"负加工费"——即冶炼厂实际上要向矿商付费处理原材料——表达不满。中国主要金属行业协会也反对"不可持续"的负加工费。
分析指出,这场博弈的影响正在向全球扩散。随着美国因关税预期吸引大量精炼铜,全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等供应商已向部分中国客户开出每吨350美元的创纪录溢价。同时,美元因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而走软,降低了海外买家采购成本,进一步支撑铜价上行。
矿商与冶炼厂正面交锋
据媒体报道,本周上海会议期间,矿商与冶炼厂围绕加工费展开异乎寻常的激烈谈判。矿商的强硬立场源于多年冶炼产能过度扩张积累的压力,而这一局面在今年因供应意外中断而加剧。多年来冶炼产能无序扩张,加之今年一系列意外供应中断,使矿商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德国铜冶炼商Aurubis AG的定制冶炼业务首席运营官Tim Kurth表示,准备拒绝过低的年度加工费基准,并对"负加工费"——即冶炼厂实际上要向矿商付费处理原材料——表达不满。中国主要金属行业协会也反对"不可持续"的负加工费。今年大部分时间,通常作为年度合同指引的现货加工费一直处于负值区间。
这导致谈判陷入僵局,部分参与方可能退出全球冶炼厂围绕主要矿商与中国加工商之间初始基准达成一致的定价体系。Kurth敦促矿商从长远考虑,避免"一种战争",称如果能避开这场冲突,基准定价体系可以得到保留——特别是在冶炼厂开始控制过剩产能增长、更多矿山供应出现之际。
国需求引发全球"极度错配"
交易商和生产商预期大量精炼铜将流向美国,美国市场的铜价因持续的进口关税预期而走高。Snowdon表示,到2026年第一季度,美国可能持有全球90%的铜库存。
这将产生连锁反应。美国吸纳的铜阴极越多,其他市场的短缺就越严重。华尔街见闻本周二提到,全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Codelco已毫不犹豫地向部分中国客户开出每吨350美元的创纪录溢价,远高于今年商定的89美元。Codelco的报价通常被视为行业基准,这一激进的定价策略反映了市场对供应链分布的担忧,即针对美国市场的发货潮可能会挤占其他地区的供应份额。
Snowdon称这是"极度错配",并表示"不应低估这种拉动力的强度以及未来三到六个月美国以外铜市场将面临的稀缺风险"。精炼铜流向的改变正在重塑全球供应格局,溢价飙升反映出区域性供应紧张的加剧。
美元走软提供额外支撑
外汇市场上,因市场猜测美联储将于下月再次放松政策,美元下跌,也助推铜价走高。
本周二的报道称,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成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头号热门人选。这一消息被市场解读为极度鸽派的信号,因为哈塞特被认为是特朗普降息方针的坚定支持者。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弱势。
周五美股早盘,ICE美元指数转跌,势将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早盘曾跌破99.40,连续三日创至少一周来新低。
美元汇率的走低降低了海外买家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从而支撑了金属价格。在此背景下,铜价持续受到供应端扰动和政策预期引发的买盘支撑。本周二,伦铜已经逼近10月29日所创的收盘最高纪录,当日收涨近1.5%,收报10975美元/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