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的特权”——剖析美元的特里芬神话(连载三)

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从资本账户的限制到资本账户开放,从官方资本流动到私人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从担心通货紧缩到担心通货膨胀,再到担心通货紧缩,都未能使特里芬的论点显变得黯淡。

加入见智研究所的见识圈子,如果您喜欢见智研究所的内容,欢迎订阅见闻研究(此为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独立管理的付费特辑),了解我们的特辑请点击这里

承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最常规的特里芬变种理论将他的论文重点从资本账户迁移到了经常账户。它假定储备货币国家必须运行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比如美国),以此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其货币作为储备。金融时报引述过这样一种观点:“一国如果选择这么做的话,那么它就会变得对外部(其他国家)负债累累,直到无风险资产不再变得无风险。”

在1997年,这个论点被认为是欧洲货币联盟的一大风险点。官方储备管理者将把投资从美元转移到新的欧元,迫使新货币升值,欧元区的经常账户会因此恶化。这种担忧又唤起了特里芬的旧论。

本节首先强调了这一论点与原版的特里芬论点有何不同。接下来,我们会回顾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美国的经常账户一直比根据美国基本面所预测的要小(即盈余更小或者赤字更大)。但是,这是否是由于美元的作用或者美国经济的规模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尚不清楚。最后,本文讨论了这个两难困境的崩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