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饿了么是当时还在上海交大读书的张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创办,最初仅为交大学生的内部外卖平台。在2011年拿到金沙江创投A轮100万美元融资后,2012年3月饿了么上了第一版的APP;2013年1月,它的APP功能已经基本齐全,并拿到经纬中国和金沙江创投领投的B轮600万美元融资;
2、2013年,饿了么开始正式全国化布局。2013年11月,饿了么获得红杉中国领投的C轮2500万美元融资,这时饿了么已经开始领先所有外卖竞争者1年时间,包括线下布局、APP开发以及前期资金投入方面;
3、2013年11月,美团火线冲入外卖领域,注意,它那时并不算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而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反应都比美团慢——阿里的淘点点是13年12月上线的,百度外卖是14年4月上线的,腾讯更是一脸懵逼;
4、2014年是国内外卖行业的真正元年,事后看全年数据,行业前4名分别是:饿了么(30.58%)、美团外卖(27.61%)、淘点点(11.20%)、百度外卖(8.55%)。按理说饿了么的份额理应比这个更高一些,但是饿了么作为只拿了几千万美元投资的年轻公司,2014上半年仅拿到了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D轮融资,钱根本不够烧,后面的开始被财大气粗的巨头侵占份额;
5、2015年1月,饿了么终于获得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红杉资本、大众点评3.5亿美元E轮投资,当时饿了么的账上仅能再支撑1-2个星期,命悬一线。同年8月28日,饿了么再度获得6.3亿美元F轮融资;
6、美团在2015年不甘示弱,1月份就拿了D轮7亿美元融资,开始与饿了么正面抗争。后面美团外卖的关键一手来了,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这导致大众点评直接退出饿了么董事会,彻底掐断了饿了么的一个重要入口;
7、不过在2015年,饿了么依然站稳行业第一名。2015年12月,饿了么业务已覆盖超过300个城市,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日订单量超过330万单,创下外卖O2O行业新高。这时市场份额分别是:饿了么(34.8%)、美团外卖(31.2%)、百度外卖(23.7%),阿里的淘点点已经彻底掉队;
8、2016年1月,美团再出一次奇招,谈下了之前一脸懵逼、一度跟风投资饿了么的腾讯,拿到腾讯领投的33亿美元投资。这也变相逼迫已经彻底掉队的阿里选择另一边站队,2016年4月,饿了么宣布获得阿里领投的12.5亿美元融资;
9、原本站稳行业老三、份额差距不悬殊的百度外卖走错关键一步:2016年春节前后,百度外卖选择花钱送骑手回家过年。美团外卖则直接奇袭百度,加大补贴在春节留住骑手继续配送,并在春节后大肆招聘骑手。此消彼长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一起把百度外卖的大部分份额抢走,当然美团外卖更为受益;
10、2016年下半年,美团饿了么补贴大战越演越烈,原本在张旭豪计划中“6个月结束”的战斗,实际焦灼情况大大超出他的预计,尤其是微信九宫格在年底加上美团外卖后。2016年的市场份额,饿了么(34.6%)还是第一,但是与美团外卖的差距缩小(33.6%),百度外卖(18.5%)则逐步退出补贴战;
11、2017年上半年,饿了么、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1.7%、41%,差距继续逐步减小。进入下半年后,美团外卖的日订单逐步反超饿了么,这让后者压力极大,2017年8月,饿了么正式并购百度外卖,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54%,终于与美团外卖拉开距离。2017年9月,为了一口气打垮美团外卖,支付宝首页正式接入“饿了么”;
13、美团不甘示弱,2017年10月,美团点评获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300亿美元。但是让饿了么想不通的是,美团外卖的份额还是在继续提升——2017年四季度,合并了百度外卖的饿了么,份额还是从54%继续下滑到49.8%,美团则是继续上升至43.5%;
14、情况在发生变化:饿了么的底层技术平台毕竟是几个交大大学生从0开始搭建起来的,系统的扩张性不足。而且在地推和人员管理上的经验不足,饿了么的每单成本,显著高于美团;
15、美团作为在上一轮百团大战成功活到最后的赢家,在成本运营、补贴管控、地推管理、高管心智上,比饿了么更为优秀,腾讯入口支持的效果也明显好于阿里。更为关键的是,O2O算法开始起到作用,美团外卖的每单浮亏明显低于饿了么,以至于美团外卖给骑手的工资和补贴,逐步高于饿了么,这也是人物的那篇文章里,所有骑手都强调“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的根本原因;
16、2018年2月,突传阿里将全资收购饿了么,传言称,张旭豪可能会出局,原因可能是此前与阿里签下的一份“对赌协议”承诺过2018年3月之前实现饿了么盈利的目标失败,但未经证实。——其实这个传言侧面也是反应饿了么的成本控制相对于美团外卖根本不占优势;
17、其实饿了么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一直在技术上加大投入,2016年5月饿货节,当口碑外卖、淘宝、支付宝三方流量同时涌进饿了么,饿了么峰值高达每秒1.5万笔,系统瞬间被挤爆,饿了么一度只能临时限流。——2016年底,当时是饿了么CTO的张雪峰从硅谷那边挖了很多技术大牛来搭建大数据、算法等核心构架;
18、但是这已经有点晚了,尤其是硅谷回国的研发高管与本土团队需要磨合,甚至这些大牛对于国内每天动辄数百万单的订单量,经验都是相对不足的。而美团的核心研发人员都是已经经历过百团大战和前期外卖大战的老手,绝大部分都是美团自己从本土高校招聘、培养、承接下来的核心骨干,凝聚力和996精神完全是饿了么难以比拟的;
19、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饿了么从硅谷回来的技术大牛后面给饿了么铺垫了非常扎实的底层技术和基础建设,但是同样伴随着更长的磨合时间。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组画面:饿了么说你不一定最懂技术,美团外卖说你不一定最懂中国(和它背后的算法);
20、更别说美团本身极具优势的地推团队和商家谈判经验了。事后看,饿了么在线下方面的一些跑冒滴漏情况,都是当时被光环笼罩的高管暂时鞭长莫及的(有点类似于小黄车OFO中期发生的情况)。举个例子,后面产品策略开始精细化时,美团外卖有条件走大牌和连锁餐饮的线下谈判,而饿了么平台上的中小餐饮和苍蝇馆子的占比无奈更高。王兴作为多次创业者,在企业管控经验上远比张旭豪有优势;
21、这些微小的量变,最后形成质变。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其实在2017年的后期,美团外卖的份额已经开始逼近6成了;
22、2018年,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突破2100万单,市场份额彻底站稳60%;2019年,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逼近3000万单,市场份额站稳65%;2020年,美团一度宣布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单,市场份额开始逼近70%;
23、更关键的是,美团外卖在2019年,经营溢利由2018年的负值111亿元转为正值27亿元,成功实现首次年度盈利——当时在交流会上,公司透露全年来看,每单毛利有2毛钱左右,这个数据现在更是扩大到最新20Q2的每单5毛左右。饿了么则市场普遍预期至今仍未实现每单毛利转正;
24、而在美团2019年所有开支项目中,餐饮外卖骑手成本高居首位,总额超过了410亿元,而全年美团外卖佣金收入为496亿元,占比高达82.58%。这意味着,美团外卖平台佣金收入超80%都用在了骑手上。——这也保证了一方面公司有毛利,但是骑手的收入也不会太低;
25、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美团有全球最好的O2O短距离算法,最好的O2O地推团队,用户和骑手的扩大自我实现式又强化了算法和地推的优势,所以它能打赢有阿里加持的饿了么,那是比它起步更早的专业团队,而非行政手段或者行业垄断。这些,都是王兴自己一步步挣来的;
26、当然,算法是冷冰冰的,它一定会无限压榨整个体系的潜力,最后达到微妙的平衡,也就是所有骑手处于劳累的边缘。算法不是人,它当然没有人性,这毫无疑问。不过美团骑手最大的行业压力也伴随了最高的行业收入,这也是业内公认的;
27、这就是美团怎么一步步站稳全国外卖行业第一的全过程,你说讲人情讲人性,那个2016年春节选择花钱送骑手回家过年的百度外卖,早就死的透透的,连骨头灰都找不到了;
28、其实还有一家企业做了类似于当年抢占百度外卖份额的事情,就是顺丰。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肆虐,但是顺丰直接分配任务下去,要求网点通知快递员,加工资和补贴,必须初六就到岗。因为公司判断,第一,快递员的收入如果中断,那么人员的流失会比预期的大;第二,这很可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外资系快递公司基本都停摆了;第三,外资快递业务更偏向于高端,恰好本身就是顺丰希望能拿下的细分市场;第四,疫情下如果能坚持业务的正常运转,那么对市场份额提升和用户心目中品牌的树立,会有极大帮助;第五,顺丰老板王卫多少也有点家国情怀。最后绝大部分顺丰的快递员都到岗了;
29、最后顺丰的半年报出来,我们可以看到:2020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05%,远高于12.6%的行业增长率;速运物流业务件量同比增长81.3%,也高于22.1%的行业增长率。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王卫给全部顺丰员工每人发了888元的红包,一般人只会理解为顺丰财大气粗,但是实际上,是王卫和旗下所有顺丰员工一起拼了一把命,在疫情期间冒着风险全程在岗,春节初六就开始全员上班,把市场份额硬生生的抢了下来,抢走的恰好是其他快递公司碗里的肉;
30、过去十年(2010-2020年)是一轮非常明显的经济下行周期。但是为什么我们对此的感知没有那么惨烈。某种意义上,我们原本应该压力极大的底层就业,一个是消费电子崛起被各种富士康吸纳了,一个O2O崛起是被外卖和快递吸纳了。——当然,他们的标签也都是血汗工厂。而两王(王兴和王卫),也都是靠春节期间的加班加点一举逆袭的;
31、商场如战场,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运用,或者说没人情味,已经刻到从“百团大战”里活下来的美团的基因里了,对于公司、对于王兴、对于骑手,都是如此,很难有别的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