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金融生态圈的核心部分是什么?

金融生态圈分为融资的方式、融资的产品、融资的主体、投资的主体,以及监管,还有所谓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这几大块。

戳此加入徐寒飞大师课《宿命与轮回》

1.2 中国金融生态圈的核心部分是什么?

本期提要

  • 金融生态圈的划分方式
  • 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金融生态中的角色
  • 监管在市场中的重要性

本期内容

各位见闻用户大家好,我是徐寒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所谓金融生态圈。金融生态圈既包括生态圈中的个体,也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是有自己的特征的,像我们人类,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青年人、有老年人,有很多;按照级别划分,有领导、有下属,有老板、有员工。我们在分析这个系统的时候,除了看到个体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体之间的关系。怎么约束这些关系?

市场有一些法则。按层次来分,有内心的法则,有外部的法则,外部的法则又有习惯、有法律,还有制度。这样一些很复杂的东西——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约束个体关系的这些规则,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所谓的生态圈。

为什么要讨论金融的生态圈?做金融其实就是借钱还钱,周而复始。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投资融资,有钱的人要去投资,没钱的人要去融资。在投融资的这样一个环境中,哪些人在融资,哪些人在投资,谁在管理,用什么方式去融资,用什么东西来保证融资人一定不会违约,这些东西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的金融生态圈。

我画了一张非常简单的图,我把金融生态圈分为融资的方式、融资的产品、融资的主体、投资的主体,以及监管,还有所谓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这几大块。

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就是融资的方式。我们把融资的方式分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部分。我稍微解释一下,从官方的视角来讲,我们认为在金融市场上以标准的资产,比如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叫直接融资,也就是说融资人以标准产品的形式向投资人借钱。这个标准产品代表了某种权利,比如股票代表剩余所有权的权利,而债券代表按时按量还本付息的权利。

第二块叫间接融资,就是通过金融中介,比如企业通过银行借钱,而银行的钱是储户的存款,银行再把钱借给所谓的企业或者居民。间接融资实际上就是以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为主的这样一个融资方,把钱借给企业,主要的产品就是非标或者信贷。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图中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比例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新增直接融资占比差不多是在15%左右,剩下的超过75%~85%基本都是非标或者信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两种融资方式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比例是严重失衡的,那就意味着我们整个的融资的波动跟商业银行的行为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股票价格的上涨总是发生在经济比较差的时候,就是牛市总是出现在经济比较差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比较差的时候,整个的融资需求是比较弱的,金融总量又是在扩张的,所以这个时候好像股票市场比较容易炒作。

图中右侧是所谓的出钱的那一方,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包括非银机构、其他机构、影子银行,还有银行这4类机构。非银机构就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替客户管钱的,就是代替客户去投资,另一种是拿自己的钱去投资,就是资管和自营。

我在这里稍微引申一下。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市场很好的时候,你是愿意做资管还是愿意做自营?就是牛市的时候你是愿意替别人管钱,还是愿意替自己管钱?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般人会说愿意管自己的钱,但实际上不一定。为什么?因为杠杆不一样,资管是可以有杠杆的,相当于我只有一块钱,但是我可以管100块钱,但是自营永远只能管自己的一块钱,所以这取决于你能不能加杠杆。

牛市的时候管的钱越多越好,而熊市的时候其实应该做自营,为什么?因为我可以决定我的仓位大小,也可以不投。但资管是不行的,因为整个的规模是需要维持的,所以必须得在这个市场上有头寸,必须得工作,你明知道这个市场是不挣钱的,你还得去投资。这就是两个机构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差别,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还有所谓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实际上就是银行的表外资产以及替银行拿这些表外资产的一些通道机构的统称。所谓影子银行,也可以叫银行的影子,实际上它是从银行出来的,又不算正式的银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东西?后面我会给大家讲这个问题。

它实际上是为了对冲监管政策而出现的。因为在正规的金融体系中,银行要应对各种监管,有些业务开展不了、成本很高,而且还不能做某些收益很高的、但处于灰色地带的业务。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实际上做的就是影子银行的事情。但是当这些影子银行已经大过传统银行的时候,还想享受过去的影子银行的待遇,不受监管,逻辑肯定就出现问题了。也就是说,你偷偷摸摸挣点小钱是可以的,但是你现在已经比正式机构挣的钱还要多了,你还说不要接受正式的监管,这就是有问题的。

还有第二点,互联网金融机构过去的这种我觉得叫破坏生态式,或者病毒式的占领市场的方式,如果让它进一步壮大,它会把整个金融生态圈破坏掉,这是我非常担心的第二个问题。监管不监管,我觉得只是取决于政府的一句话,但互联网金融公司对整个金融生态的破坏可能是要引起我们思考的。

融资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和居民,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借钱的就是这三类。还有一块——海外,海外投资对象也可以分成这样三类。

金融市场要能够圆满的运作,要有人负责资金托管,要有人负责清算,出了事情要有解决机制,需要这样一些所谓的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因为金融产品如果能够在二级市场进行流转交易,就能够提高它的流动性,大家就能更方便的融资或者投资。

但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最后可能会演变成类似美国那样,有钱人非常有钱,穷人非常穷,出现两极分化,或者说赢家通吃,即所谓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如果是这样,这个世界最后就会崩溃,强者会把小的全部吃掉,这就需要有无形之手去管控,需要政府监管施加力量,把市场从失衡拉回正轨。

说白了,每次股票市场的泡沫破灭都伴随着政策的调整,大家只要把握住这个规律,基本上我可以保证大家未来比如说20年,炒股不至于被套在山头上,至少能逃个半山腰,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央行和监管是两个牙齿,对整个市场进行规范,让这个市场不至于过热,不至于出现崩盘、没办法收拾的情况,就是金融市场突然停止运转。实际上美国在2020年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出现了很奇葩的现象——油价跌成负的,债券的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下跌,特别是信用债的价格,市场流动性没法运转。

当然美联储注入流动性之后,整个市场瞬间就恢复了。比如在3月和4月的时候,香港的中资美元债市场曾经出现一个巨大的机会,出现了暴跌。中国很多名声非常好的、大型央企的债券突然暴跌10%,比如从100块钱跌到90块、从90块钱跌到80块钱,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涨回去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监管是约束投资者的行为,也约束融资者的行为。央行是间接影响,首先,主要影响的是银行的行为,第二,主要影响的是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可能我管不着,但是我可以对微观流动性的松紧状况加以约束,比如我认为你们这个时候头脑发热,你们觉得中国股市要上10000点,这个时候我把整个资金面给收紧,可能就上不了,可能到6000点就下来了。

这个生态圈我画得比较简单,大家有一个印象就好了,就是由这么几部分构成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对应到这里面,当然其中的运作模式相对比较复杂。

此外我要补充一下,还有一些部门也可以看作金融生态圈的一部分,比如发改委、财政部,还有金融稳定委。这些重要机构也可能对金融市场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的某些政策、某些行为可能也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圈,所以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考虑它们的存在。

这就是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 E N D -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