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推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P5:差异化路线“死磕”特斯拉?

此前,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以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为主流;而小鹏P5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激光雷达汽车,已与特斯拉形成两大技术阵营。从国内其他车企的动作来看,“激光雷达+视觉”路线或已成为新主流。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 | 芦依  编辑 | 罗丽娟

4月14日,小鹏推出了第三款电动汽车小鹏P5,这也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激光雷达智能汽车。

当前,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利用摄像头的纯视觉路线;另一种则是利用激光雷达,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的解决方案来实现。

此前,由于激光雷达的成本和产品成熟度等问题,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以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为主流。

“小鹏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激光雷达智能汽车,采用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与特斯拉纯视觉感知技术路线形成差异化抗衡。对行业的最大影响在于有望促进2021年成为激光雷达产品规模化、平民化、商业化的元年。”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王显斌对全天候科技分析道。

推出XPILOT 3.5,可支持城市道路辅助驾驶

全球首款量产的激光雷达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升级,都是小鹏P5的卖点。

小鹏在推旗下第二款车小鹏P7时首次引入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动导航辅助驾驶),采用XPILOT 3.0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支持高速道路的辅助驾驶。

而最新的小鹏P5装载了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实现了多传感器的融合。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XPILOT)也升级到了3.5版本,除了高速道路,更支持复杂城市道路的辅助驾驶。

这是全球首款具备城市NGP功能的智能汽车。小鹏汽车高管指出,据测算,车主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时间只占10%,而城市道路则占据了90%。因此推出城市NGP功能可以覆盖到车主绝大部分的驾驶时间。

“中国的城市场景异常复杂,依靠单传感器无法覆盖到复杂场景。”小鹏汽车高管在发布会上指出。因此,需要引入激光雷达来与摄像头、高精地图等打配合。

据官方介绍,XPILOT 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融合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共32个传感器及1组高精度定位单元(GNSS+IMU),对环境进行视觉+雷达的360°双重融合感知。

对行人、静态障碍物、小物体的检测能力提升,覆盖更多黑夜、弱光、逆光、隧道明暗交替等疑难场景,提升安全冗余,更适合中国复杂路况。

小鹏在中国新势力造车头部三家中,对自动驾驶投入最多最早,其研发费用率也最高。2020年报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的研发费用率分别是89%、62%。此前,小鹏团队中的研发人员占比已超50%。

此前招股书也透露,小鹏汽车是唯一一个在中国自动辅助驾驶全栈(不包括芯片与雷达)做研发的OEM厂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成功自主研发出可用于商业化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并实现量产的整车企业。

据36氪援引知情人士,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硬件研发已经涉入芯片领域。小鹏汽车的自研芯片项目已经启动数月,在中美两地同步进行。

采用激光雷达,走特斯拉没走过的路

在自动驾驶方面,小鹏和特斯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量产的激光雷达智能汽车P5,或代表了国内的“激光雷达+视觉”路线开始成为主流。

当自动驾驶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卖点,无论是新造车还是传统车厂都在力图用激光雷达提升自动驾驶多场景运营和车辆驾驶安全。像北汽也将联合华为发布一款激光雷达量产车。这或已成为车企们想讲的新故事。

“人的眼睛和大脑跟机器的眼睛、大脑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激光雷达与它们一起,如同左眼和右眼,可以提升辅助驾驶的安全性,”何小鹏曾如此形容激光雷达的作用。

有分析指出,以往车企往往利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高精地图,现在再加上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能实现互补。

王显斌对全天候科技分析道,特斯拉主导了纯视觉的自动驾驶,其芯片算力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较领先。但问题在于,特斯拉的路线更偏美国市场,而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规划让特斯拉“水土不服”, 这也使得中国主流车企更偏向“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等传感器”多融合解决方案。

但让激光雷达真正能投入自动驾驶战场的,更多还是成本及车规级产品成熟度的考量。

激光雷达此前的高昂价格想必会“劝退”不少车企。像Waymo刚开始采用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的产品时,花费达数十万美元。如果一套系统多采用几个激光雷达,花费会比动力电池还要贵。

“由于国内多数车企已经认可多传感器技术路线,新造车、老玩家的大规模运用催生了激光雷达的需求,像华为、禾赛、速腾聚创、大疆等国内公司也逐渐推出可大规模车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单个产品价格降至数千美元,相比过去几年成本降低了十倍不止,”王显斌指出。

他还提到,此前新造车之所以没采用激光雷达,是因为车规级的认证要经过很多试验,与整车的匹配也需要时间;而从供应链角度看,当前主流激光雷达产品,特别是车规级的激光雷达产品,通过很多仿真实验和数据迭代优化,融合自动驾驶感知以及算法的优化,已足以配套搭载整车在高速道路、城市快速道路等场景应用。

根据Velodyne预测,2022年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美元,其中占比60%、约72亿美元来自汽车领域的应用。

沙利文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美元,较2019年实现63.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车载领域即无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会是主要组成部分。

何小鹏对激光雷达量产车充满信心。他曾在接受36氪采访中展望,今年第一个量产激光雷达的车规模会很大,更重要的是小鹏后续的车全部会带激光雷达,“很有可能是明年全球用激光雷达最多的整车厂”。

以自动驾驶为起始,小鹏与特斯拉已走出两条不同路线,但都对自动驾驶服务的变现抱有期待。这也被业内视为智能汽车赛道更有想象力的一块业务。

据《晚点》报道,在已激活NGP功能的小鹏P7车主中,使用了NGP的里程占可用NGP里程超过 50%。

在2020年报中,何小鹏还表示会把P7用户激活XPilot 3.0自动驾驶带来的收入也纳入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在他看来,随着软件迭代升级,预计在小鹏的第三款车型中,80% 的车主会激活自动驾驶功能。

在何小鹏看来,“随着自动辅助驾驶综合能力的提高,未来自动驾驶会是用户决策的最核心点”。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阅读相关VIP文章: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