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双王”的中场战事

周夫荣
作为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商,协鑫旗下公司保利协鑫一直稳坐硅料产能头把交椅。而其身后,跟随者通威丝毫不掩饰其取而代之的野心。

太阳能光伏硅料江湖风云再起。

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硅料“涨价潮”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本周最新的硅料报价已飙升至130元/kg左右,距离去年低点已然翻倍。不仅如此,价格高企和“一硅难求”的现象或将持续整个2021年。

而连续涨价背后,是产业链上中下游话语权正在重构,同时上演的还有王者之争。

作为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商,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协鑫”)旗下公司保利协鑫(03800.HK)一直稳坐硅料产能头把交椅。而其身后,跟随者通威股份(600438)(下称“通威”)丝毫不掩饰其取而代之的野心。

目前,协鑫硅料产能为11.8万吨。而通威已有及在建项目年产能将达15.5万吨。这意味着,通威超越协鑫,成为全球硅料老大几成定局。

光伏江湖从来不缺故事。通威是否称王尚未揭晓,协鑫却又祭出颗粒硅法宝,引起资本投票和行业关注。

围绕硅料这一战略要地,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更加精彩。上个月,协鑫携手“宿敌”隆基,以及中环两大硅片龙头,以制衡通威拥硅自重;通威则左手牵新友天合,右手携故人隆基,在大尺寸和传统尺寸路线中左右逢源。

涨价潮下,硅料双王不缺盟友,且“钱景”喜人。

硅料是聚集财富的乌亮黄金,也是充满诅咒的魔法石。硅料上一次凸显其在产业链中的王者地位,是在10多年前。彼时的新能源首富经历了“拥硅为王”的岁月,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硅料同时也成为其命运转变的关键因素。

尚德的长单、赛维的马洪硅料厂,英利的六九硅业皆加速了其从风口坠落。

如今,“硅料双王”朱共山和刘汉元,一个是享有“中国新能源之王”和“世界硅王”之誉的行业先锋,一个是从养鱼的商户一跃成为硅料、电池片双巨头的后起之秀,在变幻莫测的未来发展中又将谱写怎样的格局?

老大易主?

通威能有如今的江湖地位,隆基居功甚伟。

作为单晶产品推广者和布道者,隆基在过去数年对多晶之王协鑫展开围追堵截。2006-2016年的10年间,多晶组件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碾压单晶。2017年,单晶组件出货量首次超过多晶,单多晶的路线之争和市场格局从此逆转。

流年不利的协鑫又遭遇电站补贴拖欠问题,毫无还手之力,进一步退居一隅。最强对手日渐式微,通威在硅料环节的赶超顺利了很多。

就在以协鑫为代表的多晶主场落幕这一年,通威宣布主营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调整为集饲料及产业链、光伏新能源两大板块协作运营。

同样是在2016年这一年,协鑫惺惺相惜的两个对手隆基和通威合作频频。

光伏产业链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系统五大环节。上游原材料为硅料,也被称作多晶硅、多晶硅料等。越往上游,技术门槛越高,扩产周期越长。组件3个月就可以投产,硅料则需要一两年。这也是今年硅料涨价态势一直难以缓解的原因。

多晶硅生产需要常年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但其下游光伏市场则受政策影响,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因此会产生上下游供需的不匹配。企业往上下游扩产的好处在于不会被卡脖子,但也存在一旦技术被替代便会形成产业负担的风险。

所以,目前上下游企业多以合作形式对冲市场波动,不会贸然进入对方领地。

为使用更便宜的水电,隆基于2016年进入云南。通威则在这一年重点发展上游的多晶硅业务。此时通威多晶硅产能已达1.5万吨,集中在同样是水电资源丰富的乐山市。

云南四川地理位置较近,为两家企业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此后两年隆基和通威迎来了蜜月期,他们敲定了多项合作,包括成立合资公司、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等。

2019年,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入。通威战略入股隆基宁夏银川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的股权。隆基按照对等金额战略入股通威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通过股权合作以及供应链合作方式,二者向对方的优势产业链渗透。

二者的合作,促使通威在急速赶超晶硅之王协鑫的路上狂奔。时至今日,通威仍是隆基最大的硅料供货商。

然而裂痕也就在这一年出现。相互持股就像和亲,不涉及利益时可以使二者绑定地更加紧密,一旦触及利益,双方开战不可避免。

2019年之前,隆基曾经重点做硅片和组件,客观上保证了行业协作的平衡,主观上也并未积累起电池环节的优势。2019年,隆基在电池片上的战备取得突破,开始了电池片的布局。而这是通威的腹地。

对于隆基此举,刘汉元他的性格决定了一定不会受制于人。短短十余年间,从鱼塘走向光伏,并成为硅料、电池片双巨头,即已昭示刘汉元并非池中物。

隆基涉足电池片一年多后,去年年底,通威剑指隆基腹地,首度介入硅片端。通威通过联手另一巨头天合,在硅料、硅片、电池多个环节达成合作,而通威在各项目中均占据主导地位。

显而易见,通威和隆基争夺的是行业的话语权,更是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的分配权。

通威和天合的联盟,间接触发行业巨头新的合纵连横。今年2月,隆基与协鑫这个光伏圈的两大死敌重归旧好。2月2日,隆基与江苏中能、保利协鑫签署9.14万吨、35万吨硅料长单,执行时长分别为3年、5年。

按照彼时单晶高纯硅料成交均价9.06万元/吨测算,合同总金额约73.28亿元,占隆基股份2019年度营业成本的约31.33%,可见合作力度之大。

更有意味的是,隆基签订的硅料长单中,就有让协鑫股价大涨而同行“不看好”的颗粒硅。

至此,“硅料双王”各自构建起新的战略联盟。

战至中章

协鑫和通威势均力敌,各具优势。

对于协鑫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首先是电站负担大大减轻。3月15日,协鑫新能源公布其2020年度盈利预警,称公司2019年出售了31.5%的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权益,并因此交易确认了出售收益约人民币44亿元,从而录得净利润1.1亿元。

此外,协鑫推出颗粒硅,给业界及资本带来不小的想象空间。颗粒硅是硅烷法生产出来的颗粒状多晶硅,与传统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多晶硅相比,具有密度小、流动性好、电耗低、单位投资额少等优势。

而通威除了后发优势之外,还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多晶硅生产成本中,能源成本、折旧成本、原料成本是主要部分,能源成本是重中之重。

通威把在利润微薄的饲料领域练就的成本管控法,拿到硅料生产中可谓降维打击。此外,因为工厂设在四川、内蒙等电价低廉区域,通威每吨的硅料生产成本可比同行低数万元。

如今,硅料环节已形成2+3的竞争格局,分别为协鑫、通威两家巨头公司和东方希望、新特、大全三家龙头企业。2019年全年,这五家硅料企业产量占比达到77.8%,较2018年的60.5%进一步提升。

这背后显示的是行业集中度更高,强者恒强。而该领域小企业能否保持市场份额甚至持续发展,决定性因素是技术革新和成本控制能力。

不同于10多年前受制于人的草莽时代,如今,全球硅料生产头部企业中,多晶硅产量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占比80%以上,已可完全满足光伏行业需求。

我国的硅料生产从工艺设计到设备制造等皆已摆脱外企扼喉,实现国产化。以协鑫和通威为首的硅料企业,各自带着成熟的工艺、精细的管理和较低的成本角逐全球硅料市场。

那么,协鑫还能重归行业霸主之位吗?通威的威胁是什么?协鑫会不会用颗粒硅革了通威的命?通威为什么不大举跟进颗粒硅?

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一幕。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之下,受保利协鑫硅料冷氢化工艺的影响,通威化工及新能源净利润曾经同比下降93.16%,通威也因此不得不将所持有四川永祥的全部股份割让给母公司以维持公司的盈利结构,并将公司发展重心转移到饲料业务。

现在,通威对技术路线的回应是“公司对硅料生产的技术路线一直高度重视(包括颗粒硅技术),在投建产能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公司认为改良西门子法是已经经过长期运营,市场成熟和稳定的工艺路线……能够兼顾产品品质和生产成本的保障。”

显然,通威暂时不会大举跟进颗粒硅技术。首先,颗粒硅能否大规模量产,能否颠覆硅料行业,仍需时间检验。

另一个原因是硅料环节扩产周期长,从扩产至落地需要1-1.5年,满产则需要2-2.5年。不仅如此,硅料投资额大,约为10亿元/万吨、投资回收期长。通威已投产的项目需要继续推进产能,从而收回投资,摊薄现有路线产品成本。

2020年以来,通威公布了多份扩产计划:2020年2月,通威发布了高纯晶硅扩产计划,即在2021~2023年,将年产能8万吨分别扩张至11.5万~15万吨、15万~22万吨、22万~29万吨。目前内蒙古通威的产能为3万吨,通威在四川乐山、云南保山的基地也都在同时扩产。

而协鑫能否扭转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颗粒硅技术能否获得进一步成熟和突破。

平价上网已刺破行业粗放发展野蛮生长的神话。未来,行业发展更加成熟将促使光伏制造5大环节的利润进一步合理化。巨头做好自己的一环远远不足以对抗市场波动,新的博弈和联盟必将精彩呈现。

联盟的本质是,企业在没有自己的产业链一体化前提下通过强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光伏产业上游技术含量高,容易对其它环节卡脖子,而下游组件直面客户,在渠道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协鑫已在2014年构建一体化产业链,通威涉足硅片,旨在完善自己的一体化产业链。

未来三年,通威和协鑫按照各自目前的方向发展暂时无虞,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看似安全的时间过渡期内,两家公司必须时刻警惕错过战略和技术的转型。

彼得·德鲁克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企业发展越大,掉头越难,领军人也便愈加如履薄冰。

战至中章,未来如何布局发展,对“硅料双王”朱共山和刘汉元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本文作者:周夫荣,来源:光伏见闻,原文标题:《“硅料双王”的中场战事》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阅读相关VIP内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