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长期重仓的“固收+”基金,很香!

懒猫的丰收日
2015年以来,按这个策略买基金,月胜率是75%,最大回撤只有5.13%
前几天,梳理了机构加仓的主动权益基金
 
(文章传送门在这里)
表现并不好。
 
不管是机构加仓的基金,还是机构减仓的基金,都跌了17%左右。
 
半斤八两!
 
“固收+”基金呢?
 
看机构能不能找回场子!
 

01

 
第一步还是设置筛选条件,
 
条件如下:
 
  • 基金是“固收+”基金,且股票+可转债仓位介于10% - 30%之间(基金类型属于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和一级债基金、二级债基金);
  • 2021年年中和年末,基金规模都超过5亿元(多份额合计)。
 
条件设的松,选出来的基金就多,有1000多只。
 
照例,主要看机构加减仓比例大的那几只。(同一基金的不同份额只选代表性的)
 
这是加仓比例超过20%的,
 
有19只,今年以来平均跌了3.31%。
 
 
这是机构减仓比例超过20%的,
 
有13只,今年以来平均跌了4.79%。
 
 
再和市场平均水平比下,
 
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平均跌了4%。
 
怎么说呢?
 
单看数据,机构加仓的基金比机构减仓的基金收益要好一些,也比市场平均收益高那么一丢丢,
 
但差距拉开的不是很大,在“固收+”基金上,机构短期优势也不明显。
 

02

 
再来看机构长期重仓的“固收+”基金,
 
这是筛选条件:
 
  • 基金是“固收+”基金;
  • 每年年末,基金规模超过5亿元(多份额合计);
  • 每年年末,机构持仓比例超过20%。
 
2015年以来,机构一直重仓,且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较长的是这15只基金:
 
 
王晓晨、张清华、刘太阳、姜晓丽、欧阳凯、何秀红、胡建...
 
也主要是大佬在管。
 
这些基金今年表现如何呢?
 
只有2只跌幅超过4%,平均跌幅也只有1.68%,跑赢了市场平均水平。
 
再往前算,
 
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等权重持有这15只基金,效果如何呢?
 
还不错。
 
“固收+”组合的总收益是57.12%,年化收益6.38%,跑赢沪深300指数39.97%个百分点。
 
 
当然,最重要的是回撤小、胜率高,持有体验好。
 
这个从组合的净值曲线上也能看出来,基本没有太大的回撤,成立以来最大回撤只有5.13%甩沪深300指数8条大马路。(2015年以来,沪深300的最大回撤是46.7%)
 
胜率上,2015年以来,组合75%的月份都实现了正收益。
 
 
再来看季度和年度收益,
 
2015年以来,每年都是正收益。
 
只有2个季度是亏损的,2016年4季度、2022年1季度,这两个季度都发生了股债双杀行情。
 
 

03

 
小伙伴应该也发现了,“固收+”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股债双杀。
 
股票和债券是一对老冤家,
 
股票涨,债券就跌;股票跌,债券就涨,俗称“股债跷跷板”效应。
 
但个别时候它们也会同向波动,股票和债券都涨,或都跌。但这毕竟是个别时候,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不,4月份以来,虽然股票还在跌,但债券已经往上走了。
 
这15只机构一直重仓的“固收+”基金也涨多跌少,平均涨了0.21%。
 
 
最近,市场情绪不高,
 
不少小伙伴风险偏好也跟着下了个台阶。
 
懒猫后台就有人留言,只敢加仓FOF和债基了。
 
懒猫当时想说,看来“固收+”今年伤了不少人,都不愿意看了。
 
是的,“固收+”基金今年平均跌了4%,表现比较差。
 
但拉长时间开了,“固收+”基金,特别是实力基金经理管理、机构也一直认可的“固收+”基金仍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一个躺赚的策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