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以来,票据贴现利率在反映信贷景气度方面,前瞻性作用明显下降。8月,1M国股转贴利率临近月末一度上行至2.65%,导致市场对8月信贷增长预期较高,Wind一致性预期接近1.4万亿,但最终实际值仅为1.25万亿。9月末,1M利率最高上行至2.25%,但9月新增贷款近2.5万亿,大超市场预期;同时,9月份贴现与未贴现票据合计新增为负值。票据业务“量”的可测度性出现下降,“价”对于信贷的指示意义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票据利率曾是市场判断信贷景气度的高频指标
一直以来,能够前瞻性反映月内信贷景气度高低的指标并不多,票据的一系列相关指标是重要观察变量。这是因为,票据贴现兼具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当银行信贷投放无法满足央行狭义信贷目标时,就倾向于在月末时点通过票据转贴实现快速冲量。“冲量”行为在高频观察指标(日度)上表现为:(1)票据利率大幅下行;(2)票据贴现承兑比大幅上行;低频观察指标上表现为:(1)票据融资冲高;(2)未贴现票据下滑。
我们复盘2021年12月至今票据利率走势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票据融资变化的走势不难发现,在票据5次出现零利率的情况下,当月信贷数据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比较差,表现为:(1)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大幅同比少增,5个“零利率”月份的信贷同比少增均值为2120亿。(2)票据融资规模出现大幅增长,5个月份的同比多增均值约3000亿。
因此,在过去一段时期,票据利率一度是市场观察信贷景气度的重要指标,一旦票据利率在临近月末大幅下行,甚至出现零利率,预示着本月信贷景气度较差。在观察票据利率的同时,市场也可以同步观察票据贴现发生额、票据贴现承兑额等指标,高频监测本月票据融资以及未贴现票据规模,为预测信贷和社融数据提供参考依据。
二、8-9月份票据利率对信贷的指示意义减弱,外部约束变量增加
从8-9月的信贷、社融数据观察,票据利率对信贷的指向性效果,似乎有所减弱,表现为:
(1)票据业务“量”的可测度性下降。9月份,票据贴现减少827亿,未贴现票据增加134亿,合计减少693亿。今年1-8月份,票据与未贴现票据合计2.48亿,月均增加3100亿。9月份票据业务显著缩量。但观察票据利率可发现,9月份,1M 票据转贴平均利率为1.78%,较1-8月1.46%明显更高;6M、1Y期国股转贴利率与同期限NCD价差更低。票据业务自身出现了量价背离。
(2)票贴利率大幅冲高,但未映射出信贷的大幅多增。这一点在8月份体现较为明显:8月末1M票据利率一度冲高至2.65%,创2月份以来新高,但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1.25万亿,同比多增300亿。而9月份1M票据利率仅冲高至2.25%,但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却高达2.47万亿,同比多增超过8000亿。
(3)票据贴现与未贴现增长的跷跷板效应消失。9月票据融资同比多减2180亿,但当月未贴现票据仅新增134亿,同比多增120亿,对这一数据的预测偏差,会直接影响对全月社融数据的研判精度。
为什么一度作为信贷景气度重要观察指标的票据利率,在8-9月份的指向性效果有所减弱?归根结底,还是与监管政策的驱动有关:
一方面,“822”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之后,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控制表内票据贴现的增长,避免出现月末大幅冲量,优化信贷结构。8月最后一周,以大型银行为代表的机构票据抛压加剧,导致票据利率大幅上行,票据融资明显缩量。
另一方面,监管对于银行表外开票承兑量同样进行了约束,控制表外风险资产过快扩张。甚至传出设定了票贷比的红线,避免企业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通过贴现与保证金存款利差进行套利,虚增开票规模。
在此情况下,银行表内外票据规模均受控增长,导致票据利率中枢较前期明显上行,9月1M票据利率均值为1.78%,创今年3月份以来新高,票据利率的冲高与回落,对于信贷景气度的指向性效果开始减弱。
三、1Y NCD“量”“价”组合可前瞻观测信贷景气度
央行每月公布的信贷和社融数据,一直都是市场高度关注的指标,特别是去年下半年至今,在“宽信用”形成进程中,信贷数据的受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
市场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前瞻性先行指标来预判信贷,甚至尝试构建量化模型进行预测。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至多只能对当月信贷作一个方向性的预判(同比多增或少增),但这些信息对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而言,意义不大,且在金融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对当月信贷方向,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基本预判。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在“融资需求偏弱+政策驱动力度加大”背景下,信贷与社融数据出现“上蹿下跳”,较往年更加缺乏可预测性。在Wind一致性预期中,今年1-9月预期值与实际值的缺口均值(绝对值)高达4333亿,远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在票据利率指向性效果减弱,信贷数据“上蹿下跳”的背景下,市场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高频观测指标来预判信贷。我们认为1Y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和发行利率两个指标,对于预判信贷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我们在《同业存单“三因素模型”暨NSFR全景扫描——银行资产负债系列报告2022年第2期》(发布日期:2022年4月1日)中已就此展开分析:即根据期限的不同,同业存单被赋予了不同业务属性。短期限同业存单(1M、3M)具有更强的资金属性,利率走势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松紧度密切相关,而长期限同业存单(6M-1Y)具有更强的信贷属性,利率走势更多受到存贷款增长影响。
复盘今年以来信贷增长与1Y同业存单量价走势不难发现:
(1)在信贷景气度较好的月份,如3月、6月、9月,1Y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较大,均值为2688亿。而在信贷景气度较差的月份,1Y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基本为负,且发行利率处于上行(3月)或止跌企稳(6月、9月)阶段。
(2)2月份尽管信贷景气度较弱,但1Y同业存单依然净融资6518亿,主要是因为当月因春节因素导致存款流失较大,存贷缺口高达1.2万亿。
(3)10月份以来,截至10月16日,1Y同业存单净融资净融资502亿,剔除节日因素外,10月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回升。好于4月、7月等季初月份同期水平(-1746、-1259亿)。考虑政策性金融工具、再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等“稳信贷”政策持续发力影响,10月信贷仍有望实现较大同比多增。
当然,影响信贷数据的因素较多,宏观层面包括经济景气度、货币政策、MPA考核、监管指导、信贷供需等,微观层面包括银行资产负债摆布策略、市场风险偏好等。每一个层面、指标都会与信贷数据相互映射,导致预测信贷数据的难度会明显高于其他经济指标。无论是之前的票据利率,还是上述提及的1Y同业存单量价,并非完美的信贷前瞻性分析指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缺陷,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分析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尽量减少信贷预测偏差。
本文作者:光大证券王一峰、刘杰,本文来源:一丰看金融,原文标题:《看票据利率、猜信贷增量,这招失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