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平行出口”现象背后,隐忧不容忽视

环球时报
汽车“平行出口”的车款选品一般都定位于中高端,贸易商通过差价和出口退税获利。行业竞争、海外市场不确定性、与车企之间的利益摩擦是“平行出口”贸易无法忽视的隐忧。

编者的话: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以二手车的名义销售新车这种“平行出口”模式正成为部分经销商打开海外市场的新途径。中国车商借助灵活的“平行出口”模式,满足了海外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先进功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平行出口”缘何盛行?现象背后有哪些隐忧?《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车商涌入“平行出口”赛道

“我们一直从事国内二手车贸易,在感受到汽车‘平行出口’的大潮后,便迅速切换了赛道。” 总部位于成都的东西经纬新能源整车事业部总经理王坚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告诉记者,他曾于2023年两次赴巴西考察当地汽车市场。触目所及的老款雪佛兰、雷诺、菲亚特等美系、欧系汽车让他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中国。

与十年前的中国大为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下的巴西正处于一个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的新时代。虽然相隔万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让作为汽车贸易商的王坚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广阔商机。

王坚即开始思考,“在做国内业务的时候,我们就想着把二手车卖到海外。但是,当时中国传统油车与国外品牌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机会有限。但在新能源汽车产销日益火爆的当下,机会要来了。”随后,王坚的公司开始探索汽车“平行出口”贸易。

“平行出口实际上是借用了平行进口的概念。”中国汽研北京院国际化研究专家许广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二手车出口的主力军是原有授权体系之外的企业。“平行出口”多指汽车贸易商未经品牌厂授权,从中国市场购买新车,在实质为新车状态的情况下,把这些车以二手车名义销往海外的贸易。因为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在价格和提车流程上具备优势,加之海外市场爆发式的需求,这种模式快速在全国铺开。

视线从南半球巴西转向位于中国北境之邻的俄罗斯。《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对俄罗斯的“平行出口”主要是由私人经销商或中间商通过自己的渠道从中国进口汽车,然后在俄罗斯市场上进行销售。

黑龙江凯华汽车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平行出口”业务的贸易公司,对俄开展业务已有两年时间,每月出口上百辆汽车。《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该集团驻莫斯科运通汽车进出口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井米龙。井米龙介绍称,“平行出口”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购汽车落户到国内公司,再以二手车(实为准新车)的形式转移到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分公司(试点企业),在向商务局申请进出口许可证后,经过报关、报检、备案等手续,最后发往俄罗斯等国,或销售批发给俄罗斯经销商,或由公司零售端销售。

相对于传统的出口方式,“平行出口”贸易模式下销售的汽车具备价格竞争力和多样性选择等优点。首先,与常规出口相比,“平行出口”的渠道成本更低,且不需支付官方经销商额外费用,因此更有价格优势。其次,出口的车型更加多样。因为“平行出口”汽车的主动权在外贸公司,操作起来更灵活。他们能出口不限于官方经销商提供的品牌和型号,更好地满足个人需求和喜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内的热门车型刚刚问世,就立刻能出现在海外市场的原因。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家政策文件中并没有“平行出口”的概念,而是二手汽车出口。他说,按相关法规,汽车一旦开(发)票,再进行二次销售就是二手车了。

许广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国自2012年开始对汽车出口实行资质授权管理。但当时二手车流通渠道繁多,个人和普通二手车经销商几乎不可能与生产企业达成授权。2018年,商务部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的研究工作,并在2019年4月29日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批复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首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汽车贸易商涌进了“平行出口”赛道。根据王坚的估算,仅在成都一地,从事汽车“平行出口”的贸易商已不下百余家。

需求火热背后:“以拥有中国新能源汽车为豪”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二手车出口,尤其是“平行出口”的崛起有很大的产业必然性,其背后的推动力源于供需两端的自然成熟。英坤汽车出口国际业务部总监张少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风起云涌的新能源时代,海外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跨国品牌车型少而且价格昂贵。相反,中国新能源汽车集合了各种先进的功能,譬如漂亮的外型、宽阔的车内空间、大屏幕、大座椅甚至是各种电器,尤其是各种智能化的功能一应俱全,深深吸引了海外消费者。“他们(海外消费者)一见倾心,并以拥有一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为豪。”张少骞称。

“对品牌车企来讲,海外布局是一个浩大工程。相对灵活的汽车平行出口则大显身手。”张少骞告诉记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深受当地人的青睐,为了更充分地体验到中国汽车的各种先进功能,不少人不惜下苦功学习中文,只为了使用车机系统。

在中东、非洲等多国,中国电动车的“平行出口”也已“司空见惯”。《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尽管诸如比亚迪、长城和奇瑞等中国车企已在中东地区设立销售网络,但仍有不少知名车企尚未在当地设立销售渠道,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平行出口”提供契机。

有评论认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带动着二手车出口站上潮头。据俄汽车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2023年俄罗斯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前10名中,除了俄本土品牌拉达位居首位外,第2-6位均被中国品牌霸榜,相关品牌都以中高端市场为主要定位。

随着政策逐渐放开,二手车出口的环境也逐渐成熟。许广健告诉记者,2021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首次突破万辆,达到1.5万辆;2023年二手车出口规模达到27.5万辆。从地区看,“平行出口”铺的面很广,同时也相对集中。主要还是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几个国家。其中,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占比合计超过50%;阿联酋(14%左右)是中转地,主要销往非洲及中东部分地区。此外,东欧也有5000辆以上。其中传统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各占50%。

许广健认为,“未来,中国二手车的出口还有很大空间。对标日本,(二手车)每年销量在100万辆以上,韩国每年40万辆以上。我们应该有更多空间。二手车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本质上来说,这最终依托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产品性价比优势。我们在技术、配置层面,确实有不少领先之处,这也是我们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张少骞认为,车企正式进入某个国家时,需要斥巨资建设销售系统、售后维修体系,还要做品牌形象,压力很大。但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平行出口”来到中亚和俄罗斯,甚至中东和非洲市场后,主机厂的售后体系因为成本不断摊薄,也随之逐渐建立并完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汽车的平行出口贸易也正向促进了中国汽车的出海进程。”

背后隐忧不容忽视

《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行业竞争、海外市场不确定性、与车企之间的利益摩擦是“平行出口”贸易无法忽视的隐忧。

王坚告诉记者,汽车“平行出口”的车款选品一般都定位于中高端,贸易商通过差价和出口退税获利。“汽车价格非常透明,为抢客户,大家把利润都压得很低,就这样卷了起来。差价盈利越来越难,现在我们就挣一点退税的钱。”

海外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困扰着国内的汽车贸易商。过去,从事“平行出口”业务的企业主要从霍尔果斯、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等口岸向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出口汽车。由于欧亚经济联盟彼此间有免税协议,因此只要进入该联盟非俄成员国,就可以零关税进入俄罗斯。而吉尔吉斯斯坦的汽车清关条件比俄罗斯更优惠,因此不少“平行出口”商会选择走霍尔果斯口岸先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再进入俄罗斯。据吉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21-2023年吉尔吉斯斯坦进口汽车数据从1.3万辆猛增到18.4万辆。

不久前,俄罗斯政府发布152号法令,2024年4月1日后,将对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进口汽车进行监管,所有试图节省通关费用的行为都将被禁止。张少骞说:“今年整个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平行出口在中亚和俄罗斯的销量就蛮惨淡。为了对冲政策影响,很多贸易商已提前大量出货俄罗斯,这些囤积库存消化也需要时间,出口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平行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车企的利益。非官方的出海不仅有可能扰乱车企原本的出海计划和定价体系,也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维修、升级的困难,甚至对产品品牌造成伤害。《环球时报》记者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了解到,一些中国车企甚至发出通知,声明从海外市场未经授权的经销商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将不享受保修服务。对此王坚说:“只靠贸易商去解决海外客户的售后维修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希望主机商加大出海力量,共同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

孙晓红说,相对于中国去年500余万辆出口汽车,“平行出口”的二手车只占其中的5%不到。在孙晓红眼中,汽车出海肯定要带着服务,而缺乏售后保障的“平行出口”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国汽车品牌海外长远发展,“对标日韩经验,有发展前景的是真正的二手车出口业务”。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原文标题:《新能源车“平行出口”现象背后,隐忧不容忽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