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二季度持仓大变化!英伟达成减持重灾区、苹果及中概股受青睐

英伟达今年股价狂飙,各大对冲基金正在止盈离场,微软被140家对冲基金减持或清仓,亚马逊被166家增持或建仓。而中概股愈发受到华尔街的青睐,对冲基金大佬David Tepper、高瓴HHLR等坚定增持中概股。

高瓴、桥水、次贷“大空头”Michael Burry等华尔街大型对冲基金陆续公布二季度最新持仓数据。这些机构大佬都在卖啥、买啥?

8月15日,据媒体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在人工智能热潮中,对冲基金重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他们继续增持美股大型科技公司,比如苹果。苹果公司在今年二季度的市值增幅最大,吸引了对冲基金净买入超过850万股。

苹果股票在二季度上涨了近25%,包括Janus Henderson Group Plc和Third Point LLC都在此期间建仓苹果,“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基金也重押苹果股票。不过,今年二季度巴菲特对苹果持仓砍半,伯克希尔减持头号重仓股苹果近3.9亿股;桥水二季度也猛砍苹果持仓超七成。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重新调整对AI相关公司的持仓,多家对冲基金不约而同的减少了对英伟达的持仓,从该股的疯狂上涨中获利了结。减持英伟达之际,对冲基金增加了亚马逊、台积电等其他AI相关的公司的敞口。

此外,数据显示,微软被140家对冲基金减持或清仓,成为数量方面的“减持之最”。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亚马逊被166家对冲基金增持或建仓,创下该公司历史记录。

据媒体统计,根据674家对冲基金的13F文件,这些对冲基金截至第二季度末的总持仓为4434.6亿美元,较第一季度4272.2亿美元有所增加。分析显示,科技股在对冲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权重最大,达27%;其次是非必需消费品,占比16%。通讯行业的投资价值下降最多,而科技行业的投资价值增幅最大。

在对冲基金持仓发生转变之际,华尔街基金经理们的投资偏好也在改变。今年7月,美国基金经理开始撤出大盘股,涌向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的板块。而由于对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AI泡沫的担忧,全球股市在7月初遭遇大规模抛售。

英伟达成减仓重灾区,中国资产被青睐

2024年以来,英伟达股价持续走高,一度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甚至超过微软、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英伟达股价在今年6月触及135美元的高点,截至目前,公司股价今年累计涨幅仍超145%。目前股价暂报118美元。

对于一路飙涨的英伟达,“黄教主”带头减持。6月中旬以来,黄仁勋已经减持英伟达42个交易日,一共减持了504万股,据估算其2个月时间已套现超过5亿美元。

减持英伟达的风气也在对冲基金圈子中蔓延开来,各家机构纷纷止盈离场。

  • 对冲基金大佬David Tepper大砍英伟达持股今年第二季度,Tepper继续削减对美国科技公司的敞口,对英伟达公司的持股在本季度猛降了84%至8500万美元,占投资组合的1.4%。该机构也减仓了亚马逊、微软和Meta等科技股。
  • 英国资产管理巨头“Baillie Gifford”(柏基)减持英伟达幅度达20.34%。该机构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报告显示,柏基对多只美国科技股进行砍仓,减持英伟达幅度达20.34%。不过,减持之后,英伟达依然是柏基美股持仓的第一大重仓股。
  •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减持英伟达桥水二季度对美股科技巨头大幅调仓,在其重仓股中排名仅次于Alphabet的英伟达(NVDA)二季度被减持,当季持仓下降将近49万股、环比降幅近7%。

另一方面,今年二季度,中国资产正越来越受到华尔街机构的青睐。

  • 减仓英伟达的同时,对冲基金大佬David Tepper坚定持有中概股。该机构仍然持守今年稍早买进的中国公司股份,他减少了阿里巴巴以及美国科技巨头的持股,但增持了京东、贝壳。中国股票和ETF占其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26%。
  • 迈克尔·伯里的Scion Asset Management继续增持阿里巴巴集团,同时将其总体股票投资组合削减了一半。
  • 次贷危机时赚钱的“大空头”Michael Burry二季度进一步增持了阿里巴巴和百度股票,截至6月30日,阿里巴巴超越京东成为其最大持股。在加码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同时,“大空头”将其整体股票投资组合猛砍至仅一半。
  • 高瓴HHLR二季度大笔增持阿里巴巴,拼多多仍是头号重仓股。在HHLR二季末的全部美股持仓中,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占比接近85%,占据主导地位。其前十大重仓股有8只是中概股,阿里巴巴跻身第三大重仓标的。一季度减持的百度和满帮被清仓。亚马逊和微软则被减持,芯片股AMD被清仓。
  • “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基金建仓阿里巴巴,占其投资组合的1.69%。同时,亿万富翁索罗斯对苹果和一众明星科技股进行了新投资,并大幅加仓医药股阿斯利康,同时抛售3M等工业巨头公司的股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