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周日下午公布定增方案后,3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银行分别举办了投资者说明会,就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有关事宜与投资者进行交流。
会上,关于资本补充方式的选择,定增价的制定依据,对于各家银行业绩的摊薄影响,未来的分红政策展望,相关的银行高管层都做了详细说明。
而随着投资者说明会的召开,四大行的定增即将迈入下一阶段。
四家银行合计注资5200亿
根据3月30日公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分别向财政部等机构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5200亿元,用以夯实资本实力。
具体来看:财政部拟合计注资5000亿元,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分别拟增资邮储银行78.54亿元、45.66亿元,中国烟草、双维投资分别拟增资交行45.8亿元、30.0亿元。
溢价率各不相同
此次四大银行的增资价格制定过程非常令人关注。国联民生证券计算指出:从定增价格来看,四家国有大行定增价格较最新收盘价(3月28日)均有一定溢价,其中邮储银行的溢价率为21.54%,建设银行的溢价幅度为8.80%,交行和中行溢价率在两者之间。
光大证券金融研究团队研报认为,(四大行定增方案)交易对价统筹考虑了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中小股东接受程度,在二级市场市价与1倍净资产之间寻求平衡点,把A股交易对价估值拉到相对平均的状态,对股本摊薄幅度较大的银行溢价率相对较高。
投资者说明会上,邮储银行副行长杜春野表示:此次采用锁价定增、溢价发行的方式确定发行定价。最终发行价格为6.32元/股(后续可做除权除息调整),该定价符合证监会关于发行定价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80%的规定,且较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实现了溢价发行。
“目前国有大行A股估值水平普遍高于H股,在A股市场溢价发行,能够最大限度保护银行全体股东(包括A股股东和H股股东)的利益,将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大信心,有助于银行业估值的进一步修复。我行A股的估值水平相对H股而言更高。” 杜春野指出。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则表示:本次建行发行价格是在统筹考虑原有股东和增资股东的利益、市净率、资本补充规模、市场形势等因素,会同定向增发对象合理确定的。此次增资对原有股东每股收益摊薄比率较小,但增资定价较A股当前市价溢价较高,有效保护原有股东利益。
发行对象如何确定?
此次四大银行高管在交流中,对此次定增对象的安排有着如下的表态要点:
其一,本次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是由国家统筹安排,发行由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方式进行出资,因此发行对象均以财政部为主,其他发行对象是在国家工作专班的统筹下充分征求国有股东意见后确定的。
其二,财政部及国有股东参与本次增资,既体现了对资本市场和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更充分凸显了对国有大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
其三,本次注资是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要举措,旨在助力国有大行进行“强肌健体”,充分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政策思路,最终构建“资本补充—业务创新—价值创造”的正向循环。
为何采取定增路径?
交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在说明会上表示,由于银行自身资本补充压力大,对多种资本补充方式进行了长期研究论证。从监管政策看,因大行股价处于破净状态,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定向增发在董事会推动且全部发行对象明确的情况下不受股价限制,是可行的融资途径。从市场影响角度,本轮融资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融资,对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股价冲击也比较小。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本行当前最佳的融资方式。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符合本行业务发展和资本补充的需求,是现阶段最符合本行实际情况的资本补充工具。本次定向增发属于政策利好,认购资金来源于特别国债发行,且已提前锁定增发对象,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抽血’效应。”
后续分红政策走向
对于此次定增会否影响分红政策,邮储银行副行长杜春野表示:邮储银行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1600亿元。我行将制定合理的分红政策,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交通银行董秘何兆斌表示:交行股利支付率已连续13年保持在30%以上,并在2024年度开始实施中期分红。交行有信心以良好的业绩和稳定的分红持续回报股东。
中国银行董秘卓成文明确表示:我行利润分配政策没有发生变化。股改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9000亿元,自2015年开始分红比例一直稳定在30%以上。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则回应:自上市以来建设银行累计现金分红达到1.28万亿元(不含2024年末期分红),远超IPO融资和上市后股权再融资金额。
广发证券评论称:增资对股息率摊薄有限,高股息价值仍在。测算增资后,四家国有大行24年A股股息率仍均高于4%,如果考虑增资后规模增速提升对净利润的改善,动态来看增资对股息率摊薄效果更小。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总结,本次定增方案的另一个看点是突破了上市银行定增价格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历史惯例。
对比各家银行2024年末的每股净资产(全面摊薄后),四家银行的定增价大致在每股净资产的75.5%~67%之间。
交行董秘何兆斌称,目前银行股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普遍长期破净,这个市场价格是市场各方接受的公允价格,其中国有投资者减持存量股票也是按照二级市场的价格。因此,遵循市场化原则,在定价上不宜与市场价格偏离度太大。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我行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本管理,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尽量减少本次发行对普通股股东即期回报摊薄的影响,充分保护我行普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拟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推动战略转型发展,优化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三是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四是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资本消耗;五是落实市值管理机制,重视投资者回报。
附录:四大行注资小史
据华泰证券的梳理,除去本轮注资外,历史上四大行上市前曾有两轮中央财政集中注资。
第一轮是,1998年财政部向四大行定向发行了2700亿元、期限为30年的特别国债,并将所募资金以资本金形式注入银行,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第二轮是2003—2008年期间,中央汇金公司利用外汇储备,累计向四大行注资790亿美元,同时通过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产质量。最终,四大行资本充足率逐步达标,顺利完成股改并成功上市。
大型国有银行上市后,2010年至今六大行累计实施10次再融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