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才刚开始”,核心原因是“高质量”而非“低价格”

237
摩根大通表示,跨国药企为中国资产支付的价格往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彻底颠覆了"低价竞争"的刻板印象。海外公司正被中国资产的三大核心优势所吸引——扎实的研发能力以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更快的药物开发速度、改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FDA和EMA等海外监管机构的更多认可。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的黄金时代远未结束。质量驱动而非价格竞争正在驱动整个行业的价值重估。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在8月5日的报告中表示,恒生医疗指数年内飙升超82%的背后,是全球跨国药企对中国生物医药资产质量的高度认可。短短十年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在全球占比突破20%,反映了全球对中国生物技术研发能力的信心转变。

最令人震撼的是,海外公司为中国资产支付的价格往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彻底颠覆了"低价竞争"的刻板印象:海外公司为中国肿瘤资产支付的平均首付款高达2.13亿美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1.95亿美元。

海外公司,特别是跨国药企,正被中国资产的三大核心优势所吸引——扎实的研发能力以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更快的药物开发速度(特别是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阶段)、改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FDA和EMA等海外监管机构的更多认可。

跨国药企正从单纯的成本考量转向对资产质量的深度认可,这为中国优质创新药企业带来估值重塑机会。

全球认可度飙升: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占比突破20%

摩根大通表示,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增长。

从2015年的微不足道,到2024年的103项交易、总交易价值520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这一跃升反映了全球对中国生物技术研发能力的信心转变。

更关键的数据在于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2024年中国对外授权交易在全球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中的数量占比达到14.2%,2025年至今更是攀升至16.9%。在与跨国药企的交易中,这一比例更高——过去两年中国对外授权交易占跨国药企总交易数量的21%,总交易价值和首付款占比约30%。

在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中,中国项目的表现更为亮眼,数量占比高达32%,交易价值占比34%,首付款占比3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资产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和跨国药企对中国资产日益增长的兴趣。

质量驱动逻辑确立:海外溢价支付证明资产价值

分析师表示,海外公司为中国资产支付的价格往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彻底颠覆了"低价竞争"的刻板印象。

在肿瘤领域,中国资产的平均首付款达到2.13亿美元,明显超过全球平均的1.93亿美元。在免疫学领域,这一差距更为显著——中国资产平均首付款3.83亿美元,全球平均仅1.77亿美元。

中国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与开发阶段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III期临床试验资产的平均首付款超过2亿美元,远高于其他临床开发阶段,体现了资产质量与估值的合理匹配。

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清晰可见:海外公司,特别是跨国药企,被中国资产的三大核心优势所吸引——扎实的研发能力以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更快的药物开发速度(特别是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阶段)、改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FDA和EMA等海外监管机构的更多认可。

治疗领域分析:肿瘤之外的新兴热点

摩根大通表示,虽然肿瘤学仍是中国对外授权的主要领域(占过去10年交易的约60%),但心血管代谢和自身免疫疾病正成为新的交易热点。

这一趋势的推动因素包括众多自身免疫重磅药物即将专利到期,以及GLP-1药物类别持续强劲的全球销售增长。

从跨国药企的全球授权交易分析来看,肿瘤学、心血管代谢、自身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受关注的四大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身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跨国药企从中国授权的交易仍相对较少,这可能源于中国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在这些领域历史上关注较少,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但这种情况正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逐步改变。

下一波授权浪潮的潜在标的

摩根大通认为,过去几年中,中国对外授权交易出现了从传统小分子向先进药物形式的明显转变,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bsAb)成为主导类别。

2025年至今,双特异性抗体和ADC在中国对外授权交易中的数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23%,显著超过这两类药物在全球对外授权交易中8%的占比。

有趣的是,小分子药物仍是全球对外授权交易中最大的药物类别,占2025年至今总对外授权交易的38%。

考虑到中国公司传统上具备扎实的小分子研发能力,且海外公司对授权小分子或化学药物候选物持续表现出高度兴趣,分析师预计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小分子对外授权交易。

而在抗体相关交易中,CD3基础的T细胞衔接器(TCE)在海外和中国交易中都颇受欢迎。特别值得关注的靶点包括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OX40、CRBN、STAT6等。

在小分子领域,虽然目前在中国交易中不那么热门,但分析师认为未来有很大潜力。特别是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可能继续受到海外公司青睐。重点关注的靶点包括CRBN(大脑蛋白)、PDE5(磷酸二酯酶5型)、STAT6、肌球蛋白、TYK-2等。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