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鲍威尔关键发声,为何华尔街一致“示警”

考虑到距离9月会议还有一系列数据尚未公布,野村预计鲍威尔不会在周五给出“明确承诺”,美银甚至预计鲍威尔会秉持强硬的鹰派立场,与市场的宽松预期相悖。大摩则预计,鲍威尔会在讲话中继续强调通胀风险,抵制市场的降息预期。

全球金融市场正屏息以待周五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当天晚间发表致辞。

近年来,鲍威尔曾多次在这一场合发表过对市场影响巨大的政策声明,而在当前市场宽松预期高涨的背景下,鲍威尔这次讲话释放的任何信号将显得尤为关键。

尽管交易员相信疲软的就业市场已为鲍威尔“放鸽”打开大门,但多家华尔街大行却纷纷出面“唱反调”。巴克莱和美银均认为,当前支持美联储降息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劳动力市场仍具韧性,而在关税政策的扰动下,通胀仍有上行风险。

考虑到距离9月会议还有一系列数据尚未公布,野村预计鲍威尔不会在周五给出“明确承诺”,美银甚至预计鲍威尔会秉持强硬的鹰派立场,与市场的宽松预期相悖。大摩则预计,鲍威尔会在讲话中继续强调通胀风险,抵制市场的降息预期。

巴克莱:市场过于自信了,降息背景和去年截然不同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Christian Keller、Silvia Ardagna等人在报告中指出,市场过于坚信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而鲍威尔周五的讲话可能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报告分析称,尽管9月会议无疑是一次悬念迭生的会议,但认为降息已成定局的观点忽视了当前与一年前截然不同的经济背景。

与2024年同期相比,如今的政策利率已低100个基点,核心PCE通胀率略高且预计将加速至3%以上,而失业率保持稳定;7月零售销售数据在向上修正前值后表现稳健,显示消费者支出仍具韧性。此外,金融状况也比一年前更为宽松。

因此,报告认为,从经济数据看,今年支持降息的理由远不如去年充分。

报告还指出,鲍威尔在7月会议后的鹰派言论,似乎并未被后续的经济数据所推翻。他当时已预警,考虑到修正因素,就业增长的实际速度可能接近于零,并强调失业率仍处于低位——而7月的就业报告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

巴克莱预计,若试图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就业数字回到过去的高位,可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过热和通胀加剧。

美银:就业市场仍具韧性,鲍威尔有“充分理由”保持强硬

美国银行分析师Claudio Irigoyen和Antonio Gabriel在15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鉴于核心通胀率仍徘徊在3%以上,且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美联储有充分理由在当前水平按兵不动。

最新的通胀数据显示,美国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1%,高于6月的2.9%,其中核心服务业通胀的加速尤为引人注目。美银认为,虽然核心商品价格的意外疲软暂时掩盖了部分通胀压力,但企业很可能会逐步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同时,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通胀已经见顶。报告预计,核心PCE物价指数在本月可能升至2.9%,并将在未来数月进一步走高,持续偏离美联储2%的目标。

劳动力市场方面,虽然就业增长放缓,但劳动力供应的改善是主要原因,并未削弱家庭收入的韧性。

因此,在通胀持续高于目标、劳动力市场稳固的背景下,美银认为,鲍威尔有足够理由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维持强硬立场,与市场当前的宽松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野村:通胀压力限制鲍威尔的“鸽派”立场

野村证券分析师David Seif、Aichi Amemiya等在15日发布的报告中预计,鲍威尔在周五的讲话中将暗示政策宽松的可能性,但整体立场将保持谨慎。

虽然野村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25基点,但报告同时表示,考虑到距离9月的会议尚有一轮完整的月度经济数据待公布,因此鲍威尔不太可能提前揭示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

实际上,近期多位美联储高官的讲话也反映了这种矛盾心态,即尽管对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数据显露鸽派倾向,但对关税等因素带来的通胀上行风险依然保持警惕。

除了核心经济数据,两大外部因素也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首先是关税带来的持续影响。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关税引发价格上涨的担忧加剧,导致短期和长期通胀预期双双回升。这表明,贸易政策的变动正直接影响消费者心理和通胀预期。

其次,围绕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政治动态也引发关注。报告指出,在7月非农报告出现大幅下修后,特朗普解雇了前任局长,并提名E.J. Antoni担任新局长。

报告指出,这一被视为带有党派色彩的任命,引发了外界对未来经济数据完整性的担忧。虽然劳工统计局局长不直接参与数据收集,但可能对就业和通胀的估算方法产生影响。

除了有关政策利率路径的暗示,市场还预计鲍威尔将利用此次讲话,就美联储正在进行的政策框架审查提供更多线索。

野村预计,今年的审查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撤销2019年的框架改革,以更均衡地反映当前通胀和利率面临的风险。

具体而言,FOMC可能会放弃“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并重新承认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是通胀压力的来源之一。此外,审查可能还会明确指出,货币政策需要将持久的供应冲击所引发的通胀压力纳入考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