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8月21日,科大讯飞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报告期内,科大讯飞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9.11亿元,同比增幅超17%;归母净利润虽仍亏损(-2.39亿元),但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额4亿元大幅收窄;销售回款亦首破百亿,经营现金流改善显著;研发与市场投入持续保持高强度,教育、医疗与C端消费者业务成为当期亮点。
就整体来看,科大讯飞正在迈入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兑现”的关键阶段。截至8月21日A股收盘,科大讯飞当天上涨2.43%,报收52.22元。
销售回款首破百亿大关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09.11亿元,首次跨越百亿关口,同比增长17.01%;毛利43.89亿元,同比提升17.12%;归母净利润为-2.39亿元,2024年同期为-4亿元,相当于同比减亏40.37%,扣非净利润-3.64亿元,2024年同期为-4.83亿元,即同比减亏24.62%。
这表明,科大讯飞在报告期内不仅扩大了收入规模,同时毛利率质量也保持了稳定,并没有因为快速扩张而出现毛利率明显下滑的情况。
尽管当期科大讯飞尚未实现盈利,但亏损收窄的幅度值得关注,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双双收窄。
过去数年,科大讯飞研发和市场投入一直较高,压制了利润表现。如今,亏损幅度持续收窄,说明规模化带来的边际效益已开始显现。
现金流的健康改善对于一家高研发投入型企业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该公司能否在中长期保持资金充足的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科大讯飞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15.36亿元收窄至-7.72亿元,改善幅度近半(49.73%)。
更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首次实现一项新突破:销售回款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3.61亿元,同比增加13.5亿元(幅度14.99%)。近三年来,科大讯飞销售回款率持续提升:2022年93.75%,2024年为97.20%。
对比历史情况,这一数字不仅刷新纪录,也代表科大讯飞在回款管理上的积极提质。
对科技类公司而言,营收增长若无法同步转化为现金流,至少说明基础不稳,也可能预示着业务存在缺陷。
科大讯飞回款规模与营收几乎保持同步增长,显示其商业化能力和客户支付能力都日益稳健。
但当期经营现金流仍为负,说明讯飞战略业务仍处于前期投入期,好在现金消耗幅度缩小近50%,表明资金流出和资金回笼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未来若营收继续提升,现金流转正的可能性也在增强。
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研发费用仍高达23.92亿元,占营收比重高依然超过20%至21.9%。这一比例放在国内外AI公司中都属于高水平。
以国内业界为例,一些互联网巨头研发占比在8%-15%之间,科大讯飞则长期保持20%+,凸显其作为“AI国家队”在技术路线上的长期压强式投入。
报告期内新增6.1亿元的研发管理费用主要流向四个领域:首先是大模型核心技术——投入8200万元,用于维持“星火”在第一梯队水平。
当前大模型赛道竞争激烈,讯飞强调在推理、数学、翻译等能力上与国际领先模型对标。
其次是行业应用与推广,增加了1.8亿元,覆盖教育、医疗、央国企等核心场景。这些行业的应用不仅有稳定需求,也能形成长期业务壁垒。
第三是C端营销与渠道,共投入3.4亿元,有效带动学习机业务翻番。C端业务的高回款率为讯飞整体现金流改善提供了有效支撑。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增长至20.86亿元,同比增幅超28%。这说明科大讯飞在“扩张市场-提升规模”的阶段依然选择主动投入,以换取未来的业绩释放。
GBC业务:B最高,C最快
科大讯飞营收结构若以行业维度划分,则几乎全部营收均来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占比高达98.16%。故而,市场更关注讯飞以产品维度的结构划分。
其中,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占比最高,为35.74%;就细项看,开放平台营收占比最大,为24.96%,实现的营收同比增长16.18%,仅次于讯飞向来是最大业务板块的“智慧教育”。
报告期内,讯飞智慧教育实现营收35.31亿元,同比增长23.47%,占比32.36%,为科大讯飞第一大业务板块。
据科大讯飞董秘江涛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介绍,科大讯飞营收结构呈“多元与均衡”特征:G(政府)、B(企业)、C(消费者)三端营收占比分别为26%、42%和32%。
其中,C端业务增速最快,已成营收主力,营收同比增长近40%,学习机收入翻番。C端业务传统优势是回款周期短,能快速转化为现金流。
开放平台生态规模拓展:依托星火大模型,讯飞平台累计提供800多项AI能力,开发者团队870万(包括152万大模型开发者),大模型API日均调用量较年初增长4.3倍,智能体总数较年初增长85%,生态规模和活跃度显著提升,生态效应日益显现。
目前,讯飞星火大模型已从通用模型上衍生出星火语音大模型、星火多模态大模型、星火同传大模型,以及应用于教育、医疗、企业等一系列行业大模型。
整体来看,讯飞在“行业应用+消费者产品+平台生态”三条战线上同时推进,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商业闭环。
AI技术和应用是科大讯飞未来最大看点,讯飞以技术引擎星火大模型为底座,该公司正在推动教育和医疗场景的AI应用全面落地。
AI+教育方面,营收同比增长23.47%。其中,AI学习机销售额与销量双双翻倍。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率逐步扩大,形成从课堂教学到家庭学习的全场景覆盖。
医疗板块收入同比增长逾20%至21.09%(2.76亿元):智医助理覆盖7.5万基层机构,累计AI辅诊建议超过10亿余次,识别不合理处方超1亿余份;讯飞晓医APP咨询次数超过1.4亿余次,好评率接近98%。
星火医疗大模型在国际评测中位居前列,显示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报告期内,AI硬件出海规模同比增长三倍,AI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两个月便登顶当地众筹平台平板品类第一,在韩国也实现全品类销量第一。
这些成绩表明,科大讯飞的软硬件结合产品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
报告显示,讯飞拟通过定增募集不超过40亿元资金,其中8亿元投向星火教育大模型研发,3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此次定增采取市场竞价方式,显示对未来产业价值的信心。
刘庆峰同时强调,讯飞在教育C端品牌层面仍处于“补缺阶段”,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而渠道建设已进入良性循环,代理商普遍实现盈利,为后续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未来看“AI+”行业应用
尽管今年上半年看上去业绩亮点较多,但就盈利角度看,讯飞仍未实现盈利。短期内,高额研发和销售费用依然会压制利润。
另外,经营性现金流也还告负,讯飞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若定增不能顺利推进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将对资金链产生不利影响。
自Chat GPT 3.5发布以来,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涌动,全球大模型公司众多,OpenAI、谷歌 DeepMind、Anthropic 等海外巨头保持快速迭代,国内也有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厂持续发力,科大讯飞虽然在教育、医疗领域形成大模型商业落地的差异化,但若未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将面临被挤压风险。
此外,AI应用在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涉及数据安全和合规问题。未来若监管趋严,讯飞需投入更多资源满足合规要求,这可能会推高成本。
品牌与渠道方面,讯飞强调以品牌广告而非短期效果广告为主,一旦行业地位和用户认知形成,规模效应将推动盈利能力改善。
刘庆峰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沟通会上指出,科大讯飞不以效果广告为主,而是品牌广告,客户认知和行业领导者地位一旦形成,将来规模效应和边际效益会越来越高;渠道建设亦是如此,前期投入期由公司和代理商来共担建设成本,现在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实现盈利,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未来科大讯飞的增长空间将来自“AI+”行业应用深化、新硬件品类创新,以及多语言大模型带来的海外市场机会。
比如讯飞AI硬件在日本、韩国市场初获成功,未来若能进入更多国家,可能成为新的增长极。
就长期逻辑来看,科大讯飞正处于“投入换增长”的窗口期,一旦规模效应释放,盈利拐点有望到来。
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交出了一份“规模与效率兼具改善”的答卷:营收与回款双破百亿,经营质量改善;亏损显著收窄,现金流趋稳;教育、医疗和C端业务强劲增长;海外市场开始展现潜力;定增融资有望为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充足弹药。
总体而言,当前科大讯飞正处于从“规模追赶者”向“价值兑现者”的转型阶段。未来能否成功实现盈利拐点,将决定其在全球AI产业化浪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