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场”214天,“宏观大将”李永兴“复出”银行系公募

资事堂·佳飔
出任职位不低,面临挑战不小

离开行业视野大半年的李永兴终于公告复出,而且又是在一家银行系公募公司。

8月25日,苏新基金公告,李永兴已出任该公司副总经理。此前的1月24日,李永兴公告因个人原因离任永赢基金公司高管,以这两个日期计算,李永兴在市场“视野之外”约214天。

投资风格独特的李永兴成长于交银基金,成名于永赢基金,今年又落地于苏新基金,其的投研任职生涯绝大部分都在银行系基金。

他的早年发展相当顺遂,此后的跳槽任职也颇为果断,但2020年后业绩持续表现平淡。此番,他能否在新的公司平台上“实现逆袭”,甚至复制在上一家公司前半期的辉煌,还未可知。

但这一次,他又是在一轮牛市的“开头”亮相于新平台,这不得不说和历史上有几分想象。

“银行系”和公募界“双料老熟人”

李永兴有着比较突出的学历背景,和卓然的事业运,至少在职业生涯的“上半场”是如此。

公开资料显示,李永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学专业,本世纪初加盟交银基金,从实习生做起,直至基金经理。业内盛传当年“带教”李永兴的是一代宏观投研“绝市高手”李总。

李永兴在2006年进入该公司工作,先后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起步很稳,提拔也飞快。

不过,李永兴在入职10年后还是“更换门庭”,2015年11月他出任九泰基金投资总监。这也是他任职过的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非银行系基金公司。但他在职的时间很短,应该是很快发现了问题。

2017年6月后,李永兴加入永赢基金,出任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分管权益投资。2018年10月起,李永兴出任永赢基金副总经理。

从成为基金经理到出任公募机构高管,李永兴只用了6年多时间。

投资风格“鲜明”,业绩起伏明显

李永兴在第一家基金公司逐步形成了个人自上而下的鲜明投资风格,加盟第三家基金公司又恰逢公司高管“大换血”后规模迅速“起步”之时,个人风格和管理规模良性互动迅速扩大,

在永赢基金任上,他最高在管规模超过153亿元,算是职业生涯在管规模的高峰,但这也成为其“不可承受之重”。

2015年1月,李永兴全面卸任所管基金,其当家的惠添利灵活配置运营六年多任职回报只有38.74%左右。

而他2021年3月后接手的几只混合基金任期内收益多数是明显负数,凸显了其投资风格和近年市场的“不适配”(下图,李永兴管理的部分基金的任职回报情况,来源:天天基金,公布净值)。

由此也形成了业内和持有人对他业务能力的“两极化”评价,肯定者认为其只是因为风格不适应那几年的市场行情而已,质疑者则认为他个人的投资体系迭代不够,落后于市场转型的速度。

重新起步,或被关注

但过去的几年,或许并不意味着李永兴未来的公募管理已经“盖棺定论”。按照一些媒体报道,李永兴的投资框架偏向宏观自上而下,善于把握传统周期品的大周期投资机遇。

仔细观察他的业绩表现,2012年到2015年,2018年到2019年,他的产品业绩排名都很靠前。而且,历史上金融股表现突出的年份,李永兴的业绩都很不错。

对于2025年后,内地经济正在勃勃兴起的新一轮政策性产能供给侧调整(“反内卷”),李永兴的投资风格,对于这类行情历史上是颇有相适应的表现。

当然,对每一位基金经理来说,坚持自己擅长的技能,和不断迭代个人核心专长同样重要。李永兴在新的资管平台能否干出业绩来,还是件颇引人关注的事情。

总经理去年初到任

有意思的是,作为新一代银行系公募机构,苏新基金于一年半前更换了总经理。

2024年1月,在证券业有丰富从业管理经验的卢凯上任公司总经理,开启了一个新的管理周期。

简历显示,卢凯是经济学博士。他1999年6月进入中美合资郑州雪洋食品有限公司工作。2007年6月起,他进入金融行业,先后任中海信托创新业务总部高级经理、北京管理总部负责人、信托业务总部副总经理、总经理。

2013年3月起,卢凯进入证券业工作,历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客户资产投资管理总部总经理。2015年6月起任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2016年6月起先后任国海证券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国海证券副总裁、代理总裁、总裁。

2024年1月起,卢凯出任苏新基金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

从管理规模上看,截至2025年年中,苏新基金公募规模145.77亿元,其中股票型9.63亿元,债券型136.15亿元,整体处于起步状态。

作为一家银行系的公募管理平台的总经理,卢凯仍须进一步努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