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上半年凭借其在下沉市场的快速扩张和门店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了核心盈利能力的强劲增长。门店数量达11179家,同比增长17.5%;单店GMV和日均售出杯数均实现增长,显示运营效率提升。
26日,中国现制茶饮公司古茗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中期业绩报告:
- 公司上半年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 净利润16.26亿元,大幅增长119.8%,但主要受益于5.57亿元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经调整利润同比增42.4%至10.9亿元;
- 毛利17.86亿元,增长41.0%。
经调整利润凸显核心业务韧性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期内利润为16.26亿元,但其中包括一笔5.57亿元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根据公告解释,这笔收益主要与公司上市前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上市后估值下降有关,属于一次性的非现金会计处理。在上市后,由于优先股已自动转换为普通股,公司预计不会再录得此类收益。
在剔除该项收益及1618万元的上市开支后,古茗上半年的经调整利润为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其经调整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9.0%微升至19.2%,表明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保持了稳定和韧性。
门店加速扩张与单店效率提升
古茗的增长主要由其庞大的加盟网络驱动。截至2025年6月30日,古茗的门店总数达到11179家,较去年同期的9516家增长17.5%。值得注意的是,其扩张步伐在今年上半年显著加快,期内新开门店1,570家,是去年同期765家的两倍多。
公司的“地域加密”策略,即在目标省份实现高密度门店布局,尤其在下沉市场成效显著。报告期末,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从79%提升至81%。古茗表示,这些市场代表着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巨大潜力。
在门店数量增加的同时,单店的运营效率也在提升。上半年,古茗体系的总商品销售额(GMV)达到140.9亿元,单店日均GMV从去年同期的6200元提升至7600元。单店日均售出杯数也从374杯增至439杯。
供应链与产品创新构筑护城河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中国运营22个仓库,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并拥有一支由362辆运输车组成的自营车队。精密的冷链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使其能够向约98%的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公告披露,上半年其仓到店的配送成本占GMV总额的比例不足1%。
在产品端,古茗持续创新以维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上半年共推出52款新品,并大力拓展咖啡品类,超过8000家门店已配备咖啡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小程序注册会员数已达到约1.78亿名,季度活跃会员约50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