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益105%,富国基金田希蒙:创新药行情未结束,持有最佳,加仓要等待明显的调整

投资作业本Pro
今年是创新药出海和BD大年。

富国基金基金经理田希蒙在8月的一场直播中分享了对港股市场投资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现在是关注和投资互联网板块的好时机。国内大模型和AI进展被严重低估,我们认为未来会加速,类似今年二月的情况。这个加速过程会带来更多机会。

2、国内大模型突破的时间点可能在8-10月,最晚11月。一旦突破,互联网公司将是最大受益者。

3、国内目前硬件涨幅大,软件相对落后,主要是大模型发展遇到困难,一旦国内大模型能力跨越阈值,下游应用就会爆发。

4、今年是创新药出海和BD(商务合作)的大年,出海不是情绪炒作,而是基本面催化。

5、......未来半年还有不少新靶点、新药出海,首付款和总金额若创新高,会带动个股大涨。

6、从基本面来看,创新药行情未结束,持有是最佳选择,加仓要等待明显的调整,更好的位置。

田希蒙,现任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定量基金经理,8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投资管理经验,自2017年5月加入富国基金,历任助理定量研究员、定量研究员、定量投资经理。

其管理基金资产总规模617.19亿元,2023年开始管理基金时,规模仅为83.65亿,不到两年半时间规模飞速增长。

他管理产品以被动指数型为主,被动型指数基金规模可达596.44亿元,并通过数量化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指数组合管理与风险控制,力争实现超越目标指数的投资收益,谋求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

其管理的指数基金业绩也较为优秀。资本深潜号统计数据显示,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以54.95%的回报在上半年权益指数型基金中徘行第5。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跟踪标的是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各阶段业绩都非常突出。下图可见,近一年收益132.04%,今年来收益105.43%,近6月收益72.71%,近3月收益51.80%。

田希蒙管理的其他产品还有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及联结产品,富国大盘价值量化精选混合产品等。

作为今年业绩超100%的指数型基金经理,田希蒙如何看待未来港股市场走势呢?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其观点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现在是关注和投资互联网板块的好时机

主持人:今年港股投资有两大黄金赛道,田总都有布局:一是港股通互联网,二是港股通医疗。可以说左手互联网新经济,右手医疗硬科技。

田希蒙:对,其实我们看到,互联网板块的规模增长主要是从2024年开始的。我们做了很多研究,2024年我们就判断这是板块向上反转的一年,尤其是在业绩上。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各家公司2023年年报,以及重点企业的战略变化。

2024年年初,互联网头部公司都在聚焦主营业务,主动“反内卷”,竞争烈度下降。这意味着利润率有望明显回升,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

2023年电商和本地生活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普遍下滑,而2024年则相反。因此我们判断2024年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率会超预期回升,带动业绩超预期。

业绩超预期会带来股价上涨。股价反映市场预期,只有当业绩超出预期时,股价才会有超预期表现。去年互联网板块跑赢港股和A股,核心就是业绩超预期修复,带来股价上涨。

主持人:总结一下,其实2024年以来港股通互联网的反转,主要就是业绩超预期兑现。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一是业绩,二是估值。后面我们也会聊到估值问题。2024年以来港股通互联网涨幅很大,特别是春节期间deepseek发布后,互联网板块有一波大涨。

田希蒙:主要还是业绩贡献。展望2025年,我更愿意把港股通互联网看作AI ETF,因为板块越来越受人工智能影响。

互联网公司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和AI高度相关。比如海外的Meta、App等公司,广告业务持续改善,国内互联网成分股也有类似趋势。

另外,海外各种垂直领域的AI应用公司,多数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这些也构成港股通互联网ETF的尾部公司。

整体来看,这是一个偏向软科技和计算机的ETF。平台型公司、AI云计算、AI广告等业务,大家过去低估了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能力。

这就带来了巨大的预期差。未来无论是广告收入还是云计算增长,都会有更高增速,带来估值提升。这也是一月底以来港股互联网大涨的核心原因。

主持人:是的,deepseek和AI发展让大家重新认识互联网行业。AI应用和软件预期提升,互联网是最大受益者。同时政策支持也很强。那现在港股通互联网的估值怎么样?毕竟已经涨过一波了。

田希蒙:2、3月上涨后,互联网估值确实有明显提升。用户数见顶、业务发展遇到瓶颈,大家会认为未来增速不高,估值就会下调。

但如果AI带来新增长点,就能打开收入和利润的天花板,估值自然会上调。不能再用过去的估值锚定。

比如2020、2021年互联网高增长时,估值能给到35-40倍。2023年、2024年如果用这个锚点抄底,可能抄在半山腰。

估值锚点要根据行业和宏观变化及时调整。比如未来业绩能增长70-80%,现在30倍估值其实并不贵。

如果AI能让公司业绩增速从10%提升到20%,估值完全可以从20倍提升到30倍。以OpenAI为例,去年全年收入40亿美金,今年上半年就接近40亿,增速非常快。

中国互联网公司虽然不是纯AI公司,但如果20-30%的业务能翻倍增长,整体公司增速也能大幅提升,估值就会变得非常便宜,股价自然上涨。

现在是关注和投资互联网板块的好时机。国内大模型和AI进展被严重低估,我们认为未来会加速,类似今年二月的情况。这个加速过程会带来更多机会。

国内大模型最晚11月突破,互联网公司将受益

主持人:AI实力其实还被市场低估。数据上看,港股互联网指数近五年处于84%分位,但相对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仍有折价,估值不用担心。

另外,南向资金流入港股互联网板块超600亿港元。美联储降息下,全球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也会提升。

AI领域一直先涨硬件,后涨软件,国外也是同样逻辑。现在软件对应的就是互联网企业。请田总聊聊港股互联网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对投资港股通互联网ETF的启发。

田希蒙:AI投资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块。海外和国内产业链涨幅都集中在硬件,比如英伟达。但海外不仅硬件涨,AI大模型和软件公司也在创新高。

国内目前硬件涨幅大,软件相对落后,主要是大模型发展遇到困难,比如芯片限制、大模型幻觉问题、代码生成不理想等。核心是大模型基础能力还没达到海外水平。

但一旦国内大模型能力跨越阈值,下游应用就会爆发。海外今年3-4月大模型能力提升后,AI应用收入持续超预期。

国内大模型突破的时间点可能在8-10月,最晚11月。一旦突破,互联网公司将是最大受益者。

今年是创新药出海和BD大年

主持人:我们前面讲了港股通互联网,也想请田总聊聊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表现。

田希蒙:今年创新药行业主要有两个驱动因素:一是业绩超预期,二是出海超预期。大致比例业绩30%,出海70%。这两点的超预期都源于市场预期不足,最终带来股价大涨。

怎么预测到今年会是业绩和出海超预期大年?其实有线索。过去两年创新药增速很高,头部公司年报披露今年会扭亏为盈,而市场原本预期明年才扭亏。这带来了业绩超预期,3-4月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明显。

出海超预期主要发生在5月20日后,提升了板块估值。出海不是情绪炒作,而是基本面事件催化。头部PD-1公司专利保护期未来五年到期,需开发新药替代,带动对双抗、ADC等新药需求,出海需求迫切。

今年多款创新药出海,很多关键节点在中国公司手里。供给端技术爆发,需求端海外药企有专利悬崖压力,出海趋势明确。

今年是创新药出海和BD(商务合作)的大年。

创新药行情未结束,加仓要等明显的调整

主持人:所以可以说,整个研发质量跃升,进入业绩和技术兑现期,叠加出海加速,知名药企签下美国大单,创新药行业增长逻辑明确。田总能否再讲讲创新药出海的本质?

田希蒙:创新药出海本质不是商品出口,而是专利授权。海外药企购买中国药企的专利,在中国以外区域使用或获益。

大家担心的贸易摩擦、关税等对创新药影响有限。4月贸易战消息出来后板块下跌,实际上担忧过多。

主持人:创新药下半年持续看好。关注创新药投资的朋友,推荐关注港股通医疗ETF,创新药含量高,表现优异,T0交易机制也方便。现在板块横盘,是否是布局好时机?后续反弹或反转需要哪些催化剂?

田希蒙:回顾过去一年港股通医疗行情,核心还是业绩和出海超预期。未来半年还有不少新靶点、新药出海,首付款和总金额若创新高,会带动个股大涨。

从基本面来看,创新药行情未结束,持有是最佳选择,加仓要等待明显的调整,更好的位置。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 作者王丽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