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币圈“历史级爆仓”后面临质疑,币安声明称“部分平台模块出现短暂技术故障,部分资产出现脱钩”

币安交易所承认平台存在技术问题,并已启动赔偿,但坚称其核心交易引擎保持正常运作,市场崩盘的“罪魁祸首”是宏观因素而非平台。关于市场中流传着针对币安保证金系统的“定点攻击”理论——特定资产被蓄意打压导致连锁清算,币安称市场大跌发生在平台资产脱钩之前。

上周五,币圈经历一轮“史诗级爆仓”、加密货币集体大跌期间,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由于“宕机事件”遭遇用户广泛质疑。

面对社交媒体上“关键时刻拔网线”的指责,10月13日周一,币安发布声明作出回应,其承认平台出现技术问题,但同时强调,市场崩盘主要由宏观环境驱动,而非平台出现的系统性故障。

币安表示,“部分平台模块短暂出现技术故障”,并且“某些资产因剧烈的市场波动而出现脱钩问题”。但平台坚称,其核心的现货与期货撮合引擎及API交易功能始终保持正常运行。

币安已进行全面审查,目前可以确认,在此次事件期间,平台核心的现货与期货撮合引擎及API交易功能始终保持正常运行。数据显示,币安平台处理的强制平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例相对较低,表明此次波动主要受整体市场行情驱动。

币安同时披露,已在事发后24小时内完成了对因资产脱钩问题而蒙受损失的用户的赔偿,两批赔偿总额约为2.83亿美元。

此次市场动荡始于上周五,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关税威胁言论被视为导火索。比特币价格一度从超过12.6万美元的高点下跌13.5%,数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哀鸿遍野。在市场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大量用户报告称,在币安等交易平台遭遇系统延迟、订单无法执行甚至账户被冻结,导致损失扩大。

“定点攻击”疑云与资产脱钩,币安:大跌在前,资产脱钩在后

尽管币安给出了官方解释,但市场中关于一场针对该交易所的“定点攻击”的说法获得了不少关注。

华尔街见闻写道,Conflux网络公司高管Forgiven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此次事件可能是一次针对币安统一保证金(Unified Margin)系统的协同攻击。该系统允许用户混合使用多种资产作为保证金。

该理论认为,攻击者可能利用了这一机制,在币安上集中打压USDe、BNSOL和WBETH等被广泛用作保证金的资产价格,导致其抵押品价值崩溃,从而触发大规模的连锁强制清算。有数据显示,稳定币USDe在币安上的价格一度跌至0.65美元,而同期在其他平台的价格仍维持在0.90美元左右。

对此,币安在公告中反驳称,资产脱钩并非市场崩盘的起因,市场大跌发生在资产脱钩之前。

其记录显示,市场价格的最低点出现在UTC时间21:20至21:21之间,而严重的资产脱钩则发生在当日21:36之后。尽管如此,币安表示已为那些因持有这些脱钩资产作为抵押品而被清算的用户“承担了责任并全额弥补了他们的损失”。

“闪崩归零”的技术解释

此次事件中,另一个令用户不安的现象是ATOM和IOTX等代币在币安上出现价格瞬间“闪崩归零”后又迅速反弹。这引发了部分用户关于市场操纵的指控。

币安对此也给出了技术层面的解释。公告指出,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由于市场出现单边流动性枯竭(缺乏买单),抛售订单持续执行,最终触发了平台上一些“历史悠久的限价单”,其中部分订单的设置时间可追溯至2019年,其极低的价格导致了代币价格瞬间暴跌。

其次,对于某些交易对(如IOTX/USDT)出现的“零价格”显示,币安称这是一个用户界面(UI)的显示问题,原因是平台近期减少了价格最小变动的有效小数位数,并非代币价格真的归零。币安承诺将对相关显示进行优化和修正。

无论背后原因为何,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已成为此次风波中用户批评的焦点。大量用户声称在市场暴跌期间遭遇了账户冻结、止损订单失效等问题。

华尔街见闻写道,批评者们已经呼吁监管机构介入调查,而这已不是币安首次因类似事件面临指控。

图: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用户对币安不满的抱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