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看好明年中国股市继续上涨,策略聚焦“出海”、“反内卷”,“全球AI股回调”是主要风险

瑞银预测,中国股市在2026年将延续涨势,MSCI中国指数目标看至100点,约有14%的上涨潜力,但驱动力将从估值转向盈利增长。主要聚焦展现出强大韧性的“出海”企业,并关注“反内卷”政策带来的盈利修复机会。同时该行警示,全球AI股票若出现回调,将构成市场主要风险,不过中国科技股的较低估值或能提供一定安全垫。

继2025年录得强劲表现后,中国股市在2026年能否“再一次飞跃”?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11月17日,瑞银发布的最新研报《2026年中国股票策略展望:再一次飞跃?》认为,明年中国市场有望延续2025年的积极势头。

该行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2026年底将达到100点,较报告发布时的收盘价约有14%的上涨潜力。同时,恒生指数的目标位被设定在23000点,约有13%的上涨潜力。

报告指出,2026年的市场驱动力将与2025年有所不同。虽然AI创新、宽松的政策环境、全球经济增长改善以及国内外投资者的资金流入等积极因素将延续,但它们对估值倍数的提振作用可能不及今年。市场的焦点将转向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

策略层面,瑞银做出了显著调整。报告称,由于高股息股票的收益率已被压缩,该行正将这类股票移出推荐组合,转而增持部分“出海”概念股。这些公司在今年的关税不确定性中“展现出了利润和盈利的韧性”。同时,瑞银继续看好互联网、科技硬件和券商板块。

尽管前景乐观,瑞银也明确指出了主要风险。报告强调,“全球AI相关股票的回调”是可能拖累中国科技股的主要因素。不过,分析师认为,鉴于中国AI股票与全球同行的关联度较低且估值更具吸引力,其潜在影响可能会得到缓冲。

盈利增长成关键引擎,瑞银预测MSCI中国上涨14%

瑞银对2026年中国股市的乐观看法,核心逻辑在于盈利增长将接替估值修复,成为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该行设定的MSCI中国指数100点目标,其背后是“基于15.5倍的2026财年预期市盈率和10%的盈利增长”。

这一预测基于一系列核心假设。首先,在盈利层面,瑞银预计2026年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的营收将增长5%,与该行对名义GDP增速的预测基本一致;而每股盈利(EPS)增速将达到10%。这一10%的增长不仅来自“反内卷”带来的利润修复,还得益于企业资本开支下降带来的折旧与摊销费用减少,瑞银预计仅后者就能为MSCI中国的EPS带来约1个百分点的提振。

其次,在估值层面,瑞银预计市场将有4%的估值提升。这部分重估的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资金流入:国内机构投资者、因低利率环境而寻求更高回报的散户投资者,以及寻求多元化和相对廉价资产的海外机构投资者。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市场的多项积极因素将继续在2026年支撑市场,包括:

  1. 创新: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中国是美国以外少数能提供广泛AI投资机会的市场之一。

  2. 宽松政策: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性政策将延续。

  3. 充裕流动性: 持续的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瑞银预计,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加速至3.1%,同时美联储将降息50个基点,中国央行也可能降息20个基点,共同营造有利环境。

  4. 潜在资金流入: 来自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入。

瑞银预计,2026年上市公司营收增长5%,与该行对名义GDP增速的预测基本一致。

“反内卷”成盈利关键

在众多驱动因素中,瑞银特别强调了“反内卷”对企业盈利的提振作用。报告指出,尽管宏观经济面临挑战,但旨在缓解行业无序价格竞争的“反内卷”措施,正成为改善企业盈利前景的关键因素。

报告观察到,在太阳能、锂电池、快递和航空等行业,已经出现了行业价格回升的“早期迹象”。瑞银量化分析称,假设这些“内卷”相关行业的利润率能够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就可能为MSCI中国的整体每股盈利带来“3个百分点的提振”。

报告认为,随着更多与“反内卷”相关的政策指引在未来1-2年内推出,相关行业的利润率正常化和估值提升将带来偏向于上行的回报。

“出海”也成新焦点

该行在看好受益于“反内卷”和全球能源转型需求的太阳能等板块的同时,强调需关注利润和盈利在关税不确定性下依然表现出韧性的部分“出海”(going abroad)个股,特别是那些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的高质量出口商。

原因是许多高股息股票的收益率经过前几年的上涨已被压缩,例如“已无法找到能够提供6%或更高股息收益率的金融股”。

相比之下,部分高质量出口商的“营收和盈利增长在2025年出现加速,并超过了市场整体水平”。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这也为“出海”策略提供了有利的宏观背景。

科技股仍受青睐,但需警惕全球AI回调风险

科技和互联网板块依然是瑞银在2026年看好的领域。报告认为,中国是“除美国之外少数能提供如此广泛投资机会的市场之一”,对寻求多元化的全球投资者具有吸引力。此外,中国AI股票相对于美国同行仍存在估值折价。

对于A股和H股的选择,瑞银表示没有强偏好,但指出了两者不同的驱动力:H股被视为布局中国AI平台和应用“最优质且最便宜”的渠道,并受益于外资和南向资金流入;而A股则可能从零售资金流入中获得更多流动性,其盈利也可能更多地从“反内卷”中受益。

然而,报告将“全球AI相关股票的回调”列为中国市场的主要下行风险。瑞银分析,自2025年初以来的市场反弹主要由AI主题和创新驱动,一旦全球AI投资情绪减弱,可能导致中国市场出现估值下调。

不过,瑞银也提出了三大缓冲因素:

  1. 中国AI股票与美股等全球科技股的“关联度低于韩国等其他新兴市场”。

  2. 科技领域的“国内替代进程不太可能受到任何全球科技放缓的阻碍”。

  3. “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仍低于全球同行”。

报告还通过情景分析指出,在最坏的“AI泡沫破裂”(AI bust)情景下,市场估值可能回到2025年初AI热潮之前的水平。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