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利率上升,美国经济顶得住?
什么是中性利率?
中性利率(R*,也被称为自然利率),指的是在保持通货膨胀不变的情况下支持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最大产出的实际利率。
当政策利率=中性利率,能够既不刺激经济,也不抑制经济。
显然,中性利率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利率,而是一个估算,政策制定者们往往通过各种模型、设定各类参数来测算中性利率。一般的参数包括实际GDP、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以及其他随时间变化的变量。
由于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中性利率的均值保持在2.5%~3%的水平,以至于在很多人的认知里2.5%~3%就是长期中性利率。
但并不是这样。
中性利率为什么重要?
根据中性利率的定义,它可以被理解成一个“平衡点”:如果政策利率低于中性利率,则政策是刺激性的;相反,高于中性的利率目的是控制过热的实体经济。
中性利率也是Taylor Rule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制定。
Taylor Rule:R = R* + P + a(P-P*) - b(U-U*)
其中:R是名义政策利率,R*是中性利率,P是通胀率,P* 是目标通胀率,U是失业率,U* 是自然失业率。原始的泰勒规则,假设P*为2%,a=b=0.5,即通胀缺口、产出缺口各自50%权重。
一轮降息周期的目的是刺激经济,为达到这一目标,至少应把终点设在中性利率之下。
中性利率偏高或偏低,各自有何危险?
若中性利率偏低,意味着一旦经济衰退来临,美联储能够继续调降名义利率的空间就会变窄。
过去,美联储应对经济衰退的措施是平均降名义利率下调5.3个百分点。假设通胀率为2%,而中性利率为1%,则名义政策利率的正常水平应在3%左右。这种情形下,美联储下调名义利率至零也不够,那么只有继续使用或开创非常规的货币工具,如QE或更宽松的方式。
而若中性利率偏高,则意味着经济产出和就业最大化的合意利率水平上升了,那么很可能降息周期的路途也会相应缩短。
那么目前美国的中性利率,高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