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进入共创时代

粮食安全的农业技术密码。

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气候变化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农业模式亟待转型。

近日,新加坡斑马鱼资本在上海主办了“智者无疆,耕新共生”国际峰会,聚焦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此次峰会由上海海洋大学技术转移平台等协办,吸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数字创新与产业合作中心(AICC)、国泰君安等国际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农业科技、替代蛋白、水产养殖与数字农业等前沿议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同时,国务院也在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提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创制和基因挖掘重大设施,推进种质资源交流共享。 

在峰会上,斑马鱼资本首席执行官沈荣大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斑马鱼资本将充分发挥“跨洲桥梁”作用,整合全球资源、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农业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协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农业新范式。

斑马鱼资本还与亚太数字创新与产业合作中心(AICC)、上海海洋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旨在打破地域壁垒,通过跨机构合作整合资源,构建“知识—产业—生态”创新系统。

上海海洋大学张玮院长表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中国农业期待与全球智慧碰撞,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多元视角赋能农业创新

 峰会围绕“跨国合作、技术赋能、可持续未来”三大主线,设置了9场专题演讲及4场圆桌讨论。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上海海洋大学、Blue Aqua International、国泰君安研究所等机构的资深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非洲农业与气候智能顾问James Ndiritu指出,非洲凭借广袤的耕地、年轻的人口和自贸区潜力,亟待通过中国技术赋能农业机械化与资源开发。

国泰君安研究所联合首席分析师林逸丹则表示,肉禽养殖、动物保健与宠物市场共同勾勒出中国产业升级的新图景。她强调,农业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新焦点,应聚焦食品安全、替代蛋白等可持续方向,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共赢。

Innovate 360 创始人 John Cheng 分享了新加坡孵化器生态的经验,包括豆腐副产酒、细胞养殖虾、植物基蛋白等产品如何在多学科环境中加速迭代。

Blue Aqua International CEO Dr. Farshad提出水产养殖应注重可持续性,Open Food Chain创始人Marieke则强调数字信任机制对全球食品价值链重构的关键作用,认为“数据应属于农民”。 

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指出,科技赋能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新突破口,而巴斯夫陆悦健博士认为生物、化学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混合动力模型”是行业趋势。   

作为主办方,斑马鱼资本提出以“跨国协作、跨界孵化、跨周期投资”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CEO沈荣大表示,中国农业正从技术引进转向全球共创,斑马鱼将扮演“产业组织者”,连接资本、技术与场景,构建可持续生态。

峰会期间,斑马鱼与AICC、上海海洋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整合资源打造“知识—产业—生态”创新系统。   

从国际对话到田间实践

次日,与会代表赴上海崇明生态岛考察“长三角农业硅谷”,参访数字化生态养殖基地及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等项目,并围绕原料协同、数据系统、供应链适配等议题展开交流。 

新加坡 World Food Chain CEO Jeremy 表示:“我们过去几年在看欧美和以色列,但真正能承载产业验证的土壤,很可能在中国。” 

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农业科技的未来,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家企业的独奏,而是全球共享挑战下的共创工程。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龚霞详解当地生态资源与政策支持,凸显了区域在农业创新中的战略地位。  

斑马鱼资本称,将持续推动多边协作机制,与高校、科研平台、地方政府及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共建试验场景,探索适应性验证、孵化机制与资产管理体系的本土化路径。 

沈荣大强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变化正从“引进”走向“共创”,斑马鱼资本希望成为理解国际语言、熟悉本土土壤、具备系统孵化能力的产业链接平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的落地、成长和转化。

农业科技的未来依赖全球协作,而中国正成为重要“实践场”与“组织者”。斑马鱼资本表示,将持续推动跨国试验场景共建,探索适应性验证与本土化孵化路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