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一季度营收突破96亿元,延续去年下半年增长轨迹。其中,占营收八成的化学业务营收同比大增32.9%,尤其是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营收同比增长187.6%表现亮眼。
28日,药明康德公布2025年Q1业绩报告,要点如下:
- 营收:一季度营业收入96.55亿元,同比增长20.96%。
- 归母净利润:一季度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89.06%。
- 扣非净利润:一季度扣非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14.5%。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95亿元,同比增长41.6%。
分业务:
- 化学业务:化学业务同比增长32.9%,TIDES业务增长尤为突出,同比增长187.6%。
- 测试业务:受价格因素影响收入同比下滑4.0%。
- 生物学业务:同比增长8.2%。
- 其他业务:同比下滑36.11%。
- 在手订单: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23.3亿元,同比大增47.1%。
化学业务领跑,TIDES业务成新增长点
药明康德发布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1.0%至96.5亿元。这是自新冠疫情带来的一次性项目高基数影响后,药明康德单季度营收首次恢复至双位数增长。上一次季度营收表观同比双位数增长还要追溯到2022年四季度,当时新冠商业化项目单季贡献收入超过20亿元。
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89.1%至36.7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23.3亿元。药明康德指出,利润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运营效率提升,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加之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加带来的产能效率提升,使整体盈利能力得到增强。二是非经常性收益贡献,报告期内,公司出售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及处置交割部分业务,带来14.06亿元投资收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净利润。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不考虑非经常性损益,公司扣非净利润仍实现14.5%的增长。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化学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板块,延续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继续发挥引流作用,过去12个月为客户合成交付超过46万个新化合物,同比增长6%。
小分子CDMO管线持续扩张,Q1新增203个分子,管线总数达到3393个,包括75个商业化项目和82个临床III期项目。
TIDES业务成为新的高速增长点,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5.5%,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4%,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25%。
简言之,化学业务成为本季度增长的绝对主力,实现收入73.9亿元,同比大增32.9%,占总营收比例近八成。其中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表现尤为亮眼,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87.6%,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5.5%。
测试业务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营收同比下滑4.0%至12.9亿元: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8.8亿元,同比下降4.9%。
临床CRO及SMO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SMO业务保持增长,收入同比增长5.5%。
生物学业务保持稳健增长,营收同比增长8.2%至6.1亿元:
体外综合筛选平台收入同比增长28.9%。
体内药理学收入同比增长9.4%。
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服务表现良好,收入贡献占比超30%。
从客户地域分布看,药明康德在全球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但各地区表现存在差异:
美国市场:收入63.8亿元,同比增长28.4%,保持强劲增长。
欧洲市场: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稳健。
中国市场:收入15.3亿元,同比下降1.3%,表现相对疲软。
其他地区: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0%,维持小幅增长。
公司持续推进"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不断强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一体化业务模式。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持续投入:
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过FDA检查。
预计2025年末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
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末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00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