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当泡泡玛特的Labubu遭遇欧美玩家的"魔改"时,这已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一场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的全球性狂欢。

一只来自中国的毛绒玩具正在欧美掀起比加密货币更疯狂的投机热潮。

当泡泡玛特的Labubu遭遇欧美玩家的"魔改"时,这已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一场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的全球性狂欢——市场规则正在被重新定义。

英伦街头的"Labubu战争"

在TikTok上,#Labubu标签的浏览量已达数千万,小小的玩偶让狂热的粉丝们为之疯狂。

Labubu线下销售更为“火爆”:人们在泡泡玛特实体店和该公司的机器人商店外排队数小时就为了买到一个;新品发布几秒内便售罄,引发竞价战,消费者往往愿意支付在第三方网站上零售价的两倍甚至三倍;限量版,尤其是季节性发售或联名款,在StockX等转售平台上可以卖到数百美元。

排队、人群冲撞和打斗事件频发。由于抢购引发的混乱,泡泡玛特已被迫暂停Labubu在英国的所有实体店销售。

英国现实电视节目《爱情岛》参赛者Mal Nicol在TikTok上直播了她的"战斗"经历:

这个女人买了五个,五个!我真的在泡泡玛特和别人打起来了。

盲盒热潮

Labubu的火爆不是一夜间诞生的。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Kasing Lung)于2015年推出了Labubu,作为“怪兽”系列绘本的一部分。他创作了一群天马行空、略带怪诞的角色,灵感源自他在荷兰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民间传说和神话。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当时龙嘉星与泡泡玛特达成了授权协议。他与这家中国玩具巨头的合作,将Labubu和其他怪兽—— Zimomo, Tycoco (也就是Labubu的骷髅男友)、Spooky和Pato——投入了量产,将插画变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设计师玩具。

泡泡玛特的精妙之处在于将购买玩具变成了一种仪式。盲盒模式——你不知道会得到哪个角色——让每一次购买都像一场赌博。它既是玩具,又是彩票,还带来了多巴胺的快感。再加上限量发售、频繁的联名合作以及极其稀有的追逐玩偶,突然之间,全球社群为这个笑容满面的迷你怪兽着迷。

与其他在网上爆红的玩具的不同之处在于,Labubu明确地充当着身份的象征,而不仅仅是慰藉或怀旧的来源。

很多人把Labubu的钥匙扣和玩偶既当做收藏品,也当做时尚配饰,这进一步提升了该角色在纽约时装周等大型时尚盛事上的曝光率。

(视频来源:tiktok/glossygems)

就像穿着限量版运动鞋或拥有各种颜色的斯坦利杯一样,拥有一件稀有或时尚的 Labubu 也象征着你的文化素养。它表明你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并且抢先一步购入,或者为了赶上潮流而支付了转售价格。

在欧美后疫情时代,经济不确定性和情绪倦怠交织的世界里,Labubu也契合了所谓的“口红效应”:即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会追求小奢侈品,而不是挥霍购买高价商品。

TikTok 的创作者Gina Alva直言:

汉堡也要20美元。所以,为什么不买一个Labubu呢?

长假睫毛到翘臀,欧美玩家的改造哲学

最初,欧美玩家对Labubu的态度还算"正常",人们排队抢购正品。但很快,画风开始失控。

首先“遭殃”的是Labubu的眼睛。欧美人对纤长浓密睫毛的执念使得Labubu直接化身Drama Queen。

(视频来源:instagram/estitties)

欧美玩家对翘臀的执念同样蔓延到Labubu身上。

根据社交媒体上的教程,玩家们开始为Labubu进行所谓的"BBL手术"(巴西提臀术)——用针从娃娃的肛门刺入,穿背而出,再分别扎进两边臀部,将毛绒收束成挺翘的弧度。

(视频来源:instagram/danisquishie)

这种改造方式在Instagram和TikTok上引发了大量模仿,尽管真正的BBL手术是所有美容手术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平均每3000位顾客就有1人死亡。但对于Labubu来说,这种"手术"却成了时尚。

镶牙到肤色,一个都不能少

对Labubu镶金带钻的牙齿改造则体现了欧美街头文化的精髓。

上世纪70年代,西印度群岛移民将金牙文化带入纽约街头,到千禧年时,牙钻成为Y2K女孩的宠儿。如今,这股潮流回潮。

给Labubu镶牙钻的改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数百万播放量,有网友调侃:"这牙套这么贵,Labubu医保能报吗?"

 

对肤色改变的偏好也开始“传染”。当白人还在为美黑冒着皮肤癌风险狂晒日光浴时,Labubu只需在铁锅里泡个澡就能获得"会呼吸的深色皮肤"。

社交媒体上流行的Labubu仿妆将这种改造推向了极致。当Labubu的尖牙兔耳造型转移到人类面孔上时,产生了强烈的恐怖谷效应。面对乳胶头套里的黑洞眼神,网友直言:"适合拍电锯Labubu。"

山寨帝国的崛起:"Lafufu"现象

在正版Labubu被抢购的同时,山寨版Labubu也在悄然崛起。

互联网讨论群里,山寨版Labubu被玩家亲切地称为"Lafufu",在各大电商平台价格低至0.46美元。与正版需要排队数小时的情况相比,购买Lafufu只需两分钟。

有趣的是,一些玩家专门购买Lafufu就是因为它们的"丑萌"特质。洛杉矶的行为分析师Renn Lazzerin拥有两只Lafufu:

眼睛会掉出来,有腮红失明症,牙齿印错了。假Labubu提供了与正版不同的血清素冲击——就像在比赛谁能更丑。

市场研究机构Milieu Insight的联合创始人Juda Kanaprach表示:

即使是假货,它们也让品牌保持在人们的视线中。每个人都在网上分享、嘲笑、讨论它们,这让人们对真正的Labubu的关注和兴趣持续下去。

这场全球性的Labubu狂欢,本质上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和文化输出的完美结合。

当中国玩家给迪士尼的玲娜贝儿穿上汉服刺绣时,欧美玩家正在给Labubu改造出卡戴珊同款蜜桃臀。这种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表明,真正的商业成功不仅仅是产品输出,更是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结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