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好中国云服务商资本开支扩张和本土AI芯片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高盛时隔一周再次上调了对寒武纪的目标价。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分析师Verena Jeng和Allen Chang在9月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从人民币1835元上调至2104元,上调幅度达14.7%,并维持“买入”评级。最新的目标价意味着该股较8月29日收盘价有41%的上涨空间。
此次上调紧随寒武纪公布的强劲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指出,中国云服务巨头正在加速AI基础设施投资,叠加支持性的产业政策,正共同推动对本土AI芯片的需求,而寒武纪作为领先企业将从中受益。此外,收入规模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也将有助于寒武纪运营成本率提高。
而在一周前的报告中,高盛上调目标价的主要逻辑是基于中国云资本支出增加、芯片组平台多元化(DeepSeek V3.1 专为下一代本地芯片链路量身定制),以及寒武纪强大的研发能力。
基于更高的AI芯片出货量预期和更优的运营支出比率,高盛上调了对寒武纪的盈利预测,同时将2030年目标估值倍数从65倍上调至69倍。高盛进一步上调寒武纪出货量预期,预计寒武纪的2025年的AI芯片出货量为14.5万片,较上周的14.3万片预期进一步提高。
云巨头资本开支扩张,AI芯片出货量预期提升
高盛上调目标价的核心逻辑之一,是中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显著扩大的资本支出。报告援引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本支出达到39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一倍;腾讯同期的资本支出也实现了119%的同比增长,均超出市场预期。
受此驱动,高盛上调了对寒武纪AI芯片出货量的预测。报告预计,寒武纪的AI芯片出货量将从2025年的14.5万片,增长至2028年的超过100万片,并在2030年达到200万片以上。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本土大语言模型的推出和推理需求的增长,本土芯片组正在崛起。
在上周报告中,高盛预计,公司的 AI 芯片出货量将从2025 年的14.3 万片增长至 2030 年的210万片,或 2025-30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72%。
此外,报告还提及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据报告引述,国务院发布的新指导方针设定了明确目标,即到2027年和2030年,在六大关键领域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和AI代理渗透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90%以上,这将进一步刺激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
公司业绩强劲,运营效率显著改善
寒武纪自身的强劲表现也为高盛的乐观预期提供了支撑。该公司给出的2025年全年营收指引为50亿至70亿元人民币,中点值为60亿元,同比增长411%。高盛预计其营收将达到65亿元人民币,处于公司指引范围内。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寒武纪的基本面正在持续改善。其合同负债的增长反映了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6月,过去12个月的“人均创收”已从2024年底的200万元人民币增至500万元人民币。
高盛分析师认为,寒武纪在AI芯片(覆盖训练和推理)和软件(灵活可扩展的编码系统)两方面的持续研发投入,将巩固其在本土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帮助其将客户群从软件公司、企业客户拓展至更多互联网公司和头部云服务提供商。
上调盈利预测,重申“买入”评级
基于更高的AI芯片出货量预期和更优的运营支出比率,高盛大幅上调了对寒武纪的盈利预测。报告将寒武纪2025年至2030年的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了11%至34%不等:
我们将2025年第二季度的业绩纳入考量,并将2025-2030年净利润预期上调34%/21%/19%/11%/11%/11%,主要原因是AI芯片出货量增加,运营支出比率下降,这反映了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的扩张、鼓励AI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性AI政策、推理需求增长带来的本地生态系统的崛起,以及寒武纪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取得的2025年第二季度强劲业绩。
在估值方面,高盛继续使用贴现企业价值/EBITDA(EV/EBITDA)模型,并将2030年作为估值基准年。分析师将目标EV/EBITDA倍数从65倍上调至69倍,并应用于上调后的2030年EBITDA预测,最终得出2104元人民币的12个月目标价。
报告通过与英伟达、AMD等全球同行以及中国半导体同行的估值交叉对比后指出,尽管估值较高,但考虑到其高增长预期,目前的估值并未被“过分高估”。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