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益112%,华安基金桑翔宇:创新药是全年投资主线,港股优质龙头还有20%空间,CXO和器械选个股

投资作业本Pro
如果创新药有所回调可能是布局明年的一次机会。

9月10日,华安基金经理桑翔宇分享了医药创新和AI医疗的机会。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创新药为全年主线,AI医疗为今年主题,它是交易性机会。

但是在今年的三季度、四季度,类似于CXO和器械板块,会有比较好的结构性的阿尔法。

明年这两个板块内需明显复苏,则有可能会成为接棒创新药的比较重要的投资方向。

2、结构上看,港股众多优质创新药龙头尚有约20%空间,A股预期差标的更为稀缺。

投资上应聚焦确定性龙头。行业主题方面,双抗依然是投资主旋律。自免、小核酸、基因治疗等主题性个股,则需深挖预期差或转型机会,以期获得自身阿尔法。

3、随着今年投资节奏的推进,我有一个较为核心的判断。如果说3-6月市场炒作的是创新药的数据阶段,9-10月或将进入数据与BD(业务开发)集中兑现期。

因此,预计9-10月份创新药BD预期将达到顶点,行业评级可能较前期略有下调,从十分调整至八分甚至九分左右。

......在这个节点上,在9到10月份以后,我们可能会陆续稍微降低一些创新药的仓位。

4、创新药几年的景气度是长期向上,今年或许平稳。AI产业链当前则是基本面持续上升期。投资主线依然在海外,国内是次线。

5、我们对机器人、固态电池及国产算力明年表现持乐观态度。

今年四季度开始机器人有比较大的一些投资机会。

桑翔宇,华安基金经理,9年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任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2018年9月加入华安基金,历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在管8只基金,管理基金规模30.59亿,其代表产品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今年收益112.18%,近6月收益76.5%,近3月收益25.58%。

此基金未来收益会如何?桑翔宇管理基金的能力如何判断?点击“作业本航海指数”查看分析。

桑翔宇在中报中也同样指出,创新药是年维度的行情机会,不会因为阶段性的调整结束;市场依然对于创新药产业崛起的量级是有所低估的。

他还称,Q3-Q4 开始困境反转类公司的基本面可能有所体现,是下阶段我们需要挖掘的一些领域;AI医疗随着可能的海外应用和多模态可能提升也可能有阶段性交易机会。

桑翔宇强调,整体来讲,后续依然是创新药 BD 兑现阶段,而之后在接近四季度可能会有一些低位板块的阶段性表现,如果创新药有所回调可能是布局明年的一次机会。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下半年固态电池和海外算力或迎来集中落地

我们循着技术发展的脉络与方向,探寻产业周期中观层面的发展趋势,在其中发掘阿尔法机会。

我们曾复盘2018年贸易战时期的市场状态,也回顾了日本“失落三十年”中经济周期下的投资机遇。

核心结论有两点:首先,出海板块依然是最具通用属性的核心增量投资方向;其次,在全球及日本产业链中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趋势,能够在中观层面实现持续的超额收益。

基于这一投资思路,我们将整个产业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具备出海竞争力的产业,即所谓“走出去”的行业。这里包括几个方向。创新药板块,我定义为中国原创创新药的崛起。IP衍生品,如今年港股中的部分文创类公司,则可视作文化潮流的兴起。第三个方向是近期颇为火热的海外算力板块,可称为AI的崛起。

第二类,我归纳为内需型、在激烈竞争中“卷”出来的行业。它们普遍具有爆款逻辑。上半年的美妆新消费也属于此类。随着618的数据推演至下半年,可以观察到一些高技术与需求走弱的现象。

因此,在此阶段我们会相对减仓,寻找相对可控的阿尔法。从整体配置角度而言,第一类资产适合长期持有,宜作为主仓位;第二类则是在内需环境下,捕捉结构性的阿尔法机会。

还有第三类资产。若将创新药视作1到10高速成长的右侧加速型赛道,那么如国产工业机器人、固态电池等属于0到1拐点附近的新兴行业。

从成长性来看,创新药和海外算力今年表现出色。展望下半年及明年,国产算力机器人和固态电池或许会迎来集中落地。

因此,厘清资产类型后,投资主线便愈加明晰。简而言之,即在高景气度科技浪潮下,寻找投资大爆发的机会。

9、10月后,我们会陆续降低创新药仓位

回到医药板块,全年维度下创新药依然是投资主线。它代表了中国原创创新药系统能力的崛起。

但随着今年投资节奏的推进,我有一个较为核心的判断。如果说3-6月市场炒作的是创新药的数据阶段,9-10月或将进入数据与BD(商务开发)集中兑现期。

因此,预计9-10月份创新药BD预期将达到顶点,行业评级可能较前期略有下调,从十分调整至八分甚至九分左右。

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在于,下半年WCLC与ESMO等学术大会主要集中在九至十月,部分摘要九月即初见端倪。数据显示得好坏直接决定了BD金额及其确定性。

这两个月窗口期将决定下半年哪些标的可以成功BD,金额又将几何。在这个节点上,在9到10月份以后,我们可能会陆续稍微降低一些创新药的仓位。

港股优质创新药龙头还有20%空间

结构上看,港股众多优质创新药龙头尚有约20%空间,A股预期差标的更为稀缺。

投资上应聚焦确定性龙头。行业主题方面,双抗依然是投资主旋律。自免、小核酸、基因治疗等主题性个股,则需深挖预期差或转型机会,以期获得自身阿尔法。

因此,创新药仍是后续贯穿投资主线的不可或缺方向。

医药板块内部展开来看,CXO器械板块自去年底至今,环比趋势明显改善。创新药以八至九分权衡,器械板块在我看来约六分。

这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海外需求表现尚佳,且有一定的上修空间。例如年底CXO板块,海外集中的临床前订单均有良好修复。但问题在于国内需求尚需持续跟踪,后续是否具备持续性仍需观察。

因此,未来两个季度的关键在于CXO国内景气度、器械国内招标与景气度能否持续,这将直接决定二者明年能否承接创新药行情。

作为大板块来看,今年不少个股已实现自身阿尔法。在9-10月窗口期,我们会适当提升CXO与器械板块的配置比例,侧重寻找确定性阿尔法标的。

至于如中药、药店等后线板块,无论基本面确定性还是修复速度,均逊于CRO和器械,配置优先级相对更低。

综观医药内部格局,我们可以用一页PPT简要梳理清楚。

回到创新药本身,我认为市场仍低估了其产业量级。简而言之,中国已成为全球大分子药物研发与制造中心。制造中心易于理解,19-21年正是CXO板块牛市。

创新药的研发中心怎么理解呢?几年前中国创新药尚处于“跟随者”阶段。如今双抗时代来临,中国在该领域已实现身位领先。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已然发生。

展望基础用药格局,过往以欧美药企为主,未来“黄金三角”——ADC、双抗、TCE三大创新疗法则大部出自中国。

以ADC为例,全球市场规模达五六百亿美元,中国产品已占半壁江山,后续双靶点ADC、独立ADC皆由中国企业领跑;双抗板块年市场逾千亿且产品几全部源自中国;TCE中国与美国并驾齐驱,市场持续扩容。

可见,中国企业在千亿级创新药市场中已夺得领先席位,令人长期充满信心。

年初流传的创新药“DeepSeek时刻”实为结构性通缩逻辑,而创新药本质上是通胀属性,因为它带来了海外需求的极大增量。背后逻辑——工程师红利、临床推进快速、低成本批量试错,与当年新能源车弯道超车如出一辙。

创新药BD浪潮或持续至2-3年

回答大家一个问题:今年创新药热度高,明年是否退潮?从外需角度来讲。为何MNC持续大举买入中国资产?因其自2025年起面临全球专利悬崖。

因此,BD浪潮或持续2至3年。这也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系统性能力提升的映射。

创新药行情四阶段,现在是炒BD阶段,下阶段风险大于收益

投资节奏来看,第一波为3-6月炒数据阶段,第二波为6-10月炒BD阶段,第三波则BD产品出海后于海外临床验证,这一阶段风险相对大于收益。

个人理解,主动型产品选择的准确率远高于被动型,因为主动管理在临床、机理及数据解读上拥有显著优势。所以建议投资者此阶段优先考虑主动管理产品。

第四阶段,就是如美股上市的创新药公司,上市后利润表极大改善。

因此,在第一、二、四阶段应尽量乐观,第三阶段更宜通过主动管理规避风险、深挖阿尔法。之前讲过ADC,PD-1双抗与TCE三个方向,不再赘言。

需强调的是,医药投资沿技术脉络最易辨别主线。前些年炒PD-1,近两年是ADC。今年随着技术成熟,双抗、多抗、TCE均步入业绩兑现期,因此热门个股多属此赛道。

那么明后年炒什么?如PROTAC/分子胶、小核酸等。部分新产品已进入临床且获得良好BD,明年布局方向在下图的左侧。

AI医疗属于交易性主题,仍存在卡点

再补充一下AI医疗。若说创新药为主线,AI医疗更属交易性主题,类似五六年前的创新药。

缺乏比较好的产品,尚存核心卡点。一是美国AI医疗具备数据流通变现机制,而国内缺乏数据流通环节。只有建成数据交易所、数据彻底流转,行业价值才能重估。

其次,当前AI医疗收费仍属价内,无新增量。只有产品足够优秀,医保、老百姓愿意在C端付费,商业模式才算真正打通。

简言之,创新药为全年主线,AI医疗为今年主题,它是交易性机会。但是在今年的三季度、四季度,类似于CXO和器械的板块,我个人觉得会有比较好的结构性的阿尔法。

那么明年如果说这两个板块在内需的部分,我们看到很明显的复苏,那有可能会成为接棒创新药的比较重要的一个投资方向。

AI产业链基本面向上,投资主线在海外

科技出海方面,AI产业链堪称重磅。创新药几年的景气度是长期向上,今年或许平稳。AI产业链当前则是基本面持续上升期。

投资主线依然在海外,国内是次线。投资角度,我认为现阶段硬件优于软件。

机器人四季度迎来较大投资机会

下游应用中,机器人是所有AI产业链唯一的通胀环节。只要产品足够优秀,需求必然强劲。

怎么理解机器人产业节奏呢?今年机器人板块的起伏关键在于基本面兑现不集中,但明年可能形成板块基本面集中释放。我们对机器人、固态电池及国产算力明年表现持乐观态度。

四季度节奏上,特斯拉11月6日将开股东大会,第三代机器人相关方案有望厘清,T链、NV(特斯拉和英伟达产业链)十一月也会迎来国产供应链格局新变化,材料端、供应商或现新机遇。

国产如小鹏、赛力斯等品牌,十月也会有新产品发布。国产端其实有可能会接棒海外端,能够形成一股投资的合力,我个人觉得从今年四季度开始机器人有比较大的一些投资机会。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作者王丽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